从分散到合作——民国时期安徽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变迁
本文关键词:从分散到合作——民国时期安徽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变迁
【摘要】:受欧洲合作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合作思想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三农"问题的日趋严重,社会各界认为,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30年代初安徽农村的合作运动发展迅猛,截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全省各个县份基本建立了合作组织,并开展了相应的业务。从这时期安徽省对合作社的设计看,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同时注意各种力量的整合,形成了安徽合作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样,受制于各种因素,这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毕竟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的兴起与发展,并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尝试与努力,这无论是在制度上的变迁,还是在实践中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文化与淮河文化比较研究”(05JJDZH219)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9
【正文快照】: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农业问题的不断加深,农村经济的日趋严重,农民状况的不断恶化,改变农民的分散状态,建立各种形式和层级的合作组织,成为社会各阶层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选择,并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各地实施。民国时期安徽作为合作运动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到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泉文;;洪湖市加快农机示范合作社建设步伐[J];湖北农机化;2011年03期
2 ;大磨庄妇联成立“网络致富协会”[J];农业知识;2011年16期
3 本刊记者;;诚信服务 质量第一——上海浦远合作社蔬菜配送越做越大[J];上海农村经济;2011年08期
4 郭正朴;;给牧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8期
5 姚家文;;湖北房县西坪烟农合作社系列报道三[J];中国烟草学报;2011年03期
6 张建新;;京山合作社种田成新宠[J];湖北农机化;2011年03期
7 ;创新公益 破解合作社发展难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年06期
8 王书剑;;合作社圆了我的创业梦[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年08期
9 李二超;;首届中国花木合作社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年06期
10 黄传博;姜斌;;合作社资金及账务处理[J];农村财务会计;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柏林;吴轩;高志萍;;榆树沟镇农村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方式的探索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郑永敏;;合作社——柳市镇农业推广创新机制之路[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3 叶扬兵;;农业合作化高潮前的插曲[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振土;;农机合作制是增强农机管理功能的生机和活力[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文健;杨广营;;发展肉牛产销合作社 做大做强肉牛产业[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存岭;赵德勤;孙浩;;加强农民专业协会规范化建设提高运作质量[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7 张竹音;;天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孙艳华;刘湘辉;应瑞瑶;;农户参与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肉鸡行业的调查数据[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仝志;;30年农村改革、“大农吃小农”和国家的角色[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周开锋;;山东省猪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文成峰 孔繁哲;合作的魅力[N];河南科技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文成锋 孔繁哲;合作的魅力[N];河南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苏萍;我州合作社工商注册已突破60家[N];红河日报;2008年
4 肖勇 詹松涛;合作社:致富的桥梁[N];广安日报;2008年
5 记者 田杰 陈建兵 泽央 杨燕;牧民合作社:理塘探索牦牛产业化新模式[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6 通讯员 焦红星邋石晓鹏 本报记者 严明;合作社“养”大“小兔子”[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7 王宇 记者 李秀华;北安农机合作社促增产增收[N];黑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陆璐;“益农”合作社真益农[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发奎;合作社开启稻田种植新模式[N];佳木斯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仁泽;化解合作社的资金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有利;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变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高广滨;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艳华;江苏省肉鸡行业垂直协作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张士杰;近代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18-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刘燕;基于产业组织制度的竹农权益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李昱姣;需求·能力与国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德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杨娜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约垒;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建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际原则的借鉴与修正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杨义坛;农村专业合作社制度绩效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4 董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5 蔡月祥;东台市蚕桑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妍;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李华丽;信任与农村合作组织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8 段小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敏;农民营销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仵希亮;我国农村农民协会发展治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3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19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