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 刘禹宏
摘 要: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丈认为农业产业化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分类号:
摘要: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9)01-0074-0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对“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的决策,足以证明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三农”问题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国家安全的大问题。笔者认为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系列组织农业生产,形成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业成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立足点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土地制度改革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提供了可能。
一、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民的比较利益
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将农户小规模的生产联结起来形成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把加工、销售作为第二、第三车间,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方式,这样就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强了农产品加工成品的比重,改变了农业仅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状况,增强了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利润,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收益。
(二)产业化经营可以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农业产业化的各类主体接受和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产业化为应用农业科技提供了组织基础,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媒体。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使农业的科技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并向农民提供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使现代工业成果比较容易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各种中介组织向农民宣传提供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形成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机制。此外,产业化中专业化生产与经营的发展要求,强化了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动力,促进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产业化对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三)产业化经营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提高。农业产业化通过引导农户参与各类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行业之间的经济联合协作,使外部经营内部化,形成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产业化能够将单独农户的生产加以合理组织。通过分工协作,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实行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进行统一办理,统一服务,并利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优势替代农民直接进入市场,这样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带来农户内部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生产基地的建立,利用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就完成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强农产品加工产品的比重,改变了农业仅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状况,增强了农产品的加工产值和利润,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带来效益的提高。
农业产业化使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与相关的企业或组织联合起来,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协调产销活动,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将科技带入农业生产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一方面加强组织合作程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农民需求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组织。通过合作社为合作组织统一提供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大市场的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普及、推广农业科技作为合作的一项内容,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创新和建立不同的土地流转制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灵活采取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形式,促进农地流转和农地市场的发育。实现土地在农民之间的自由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同时使双方都获益。对转让户来说,转出了自己无力经营的土地,维护经济利益。对受让者来说,可得到必需的乃至连片的土地,从而促使生产要素在流转中得到优化组合,实现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一)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内部收益
一方面,产业化通过横向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使农民从生产领域中能获得更多收益。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业吸纳先进科学技术和装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前提下,龙头企业才能逐渐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引入农户,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借助合同契约、保护价格和按股分红等制度,使农民从单位面积、单位产量上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益。
另一方面,产业化通过纵向一体化经营将长期以来人为截断的农业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重新连接起来,使农业的产业链不断延长,扩展了农业的竞争领域和获利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再生产的上游开发与下游增值联接起来,将外部经济内部化,发挥了产业化经营的协同效应。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产值和利润。通过利润返还等连接机制将各环节实现的增值向农民部分返还,使农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利益,进而使农业也向其他产业一样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农民收入。
(二)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外部获利
农业在面向市场时,农民之间的协作,农民同龙头组织的协作加强,由协作带来的“1+l>2”的效应使农民从市场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此外,市场风险降低,也减少了农民收入不必要的扣除,降低农民的市场交易成本。一是通过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为农民进入市场搭起一座座“桥梁”,为农民顺利进入市场提供了通道,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二是依托公司,对市场进行
决策,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公司+农户”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得农村生产组织规模扩大,可购置较先进的交通、信息工具,甚至聘请专业人员从事市场信息的搜集,便于用市场的超前性预测去消除农产品同期所造成的农产品供给的滞后性,并根据价格信号协调买卖双方的交易,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交易损失。开展任何一项交易活动,都要支付一定费用,如发现交易对象、寻找市场信息、谈判等,这些费用就构成了交易费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可减少交易费用。据调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与一般农户相比,人均年收入可提高10%~40%。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按照交易量返回的原则,将农产品加工或销售增值的部分利润返回给成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生产组织上又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优化了产业结构。
(大约剩余2815字,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验证码)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本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20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