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7 15:23

  本文关键词:我国“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分析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农业大学》 2007年

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徐风国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化的加快,宿迁市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迫切需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的素质还较低,还很难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其素质的要求,因此,进行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宿迁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促进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宿迁市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分析论证宿迁市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来加速宿迁市劳动力转移的结论。 论文指出了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方式,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重点分析了宿迁市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使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3.6
【目录】:

  • 目录4-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导论8-15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2.1 劳动力转移文献综述9-10
  • 1.2.2 人力资本投资文献综述10-12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框架12-13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4
  • 1.5 可能创新与不足14-15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5-2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8
  • 2.1.1 富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农村人力资本15-17
  • 2.1.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17-18
  • 2.2 劳动力转移理论18-20
  • 2.2.1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18
  • 2.2.2 拉尼斯-费景汉的“经济发展三阶段论”18-19
  • 2.2.3 乔根森的“农业剩余决定论”19
  • 2.2.4 托达罗的“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论”19-20
  • 2.3 人力资本理论20-22
  •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理论20
  • 2.3.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0-21
  • 2.3.3 邓小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思想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宿迁市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3-32
  • 3.1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23-29
  • 3.1.1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23-24
  • 3.1.2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24
  • 3.1.3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24-25
  • 3.1.4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25-26
  • 3.1.5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26-27
  • 3.1.6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文化程度27-28
  • 3.1.7 宿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布28-29
  • 3.2 宿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29-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32-41
  • 4.1 宿迁市劳动力转移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分析32-36
  • 4.1.1 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决策32-34
  • 4.1.2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自身的人力资本得到提升34-35
  • 4.1.3 劳动力外出的回流效应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35-36
  • 4.2 宿迁市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力转移中的效应分析36-40
  • 4.2.1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能力36-37
  • 4.2.2 人力资本与收入存在正相关效应37-39
  • 4.2.3 健康投资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手段39-40
  • 4.3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内容和政策措施41-48
  • 5.1 加强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41-44
  • 5.1.1 加强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41-43
  • 5.1.2 加强对劳动力的健康投资43-44
  • 5.1.3 增强劳动力的法律意识44
  • 5.2 政策建议44-47
  • 5.2.1 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生活待遇44-45
  • 5.2.2 建立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45
  • 5.2.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5-46
  • 5.2.4 改革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46
  • 5.2.5 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46-47
  • 5.3 本章小结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件一50-52
  • 附件二52-53
  • 附件三53-54
  • 致谢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民;论中国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市场化及其必然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宝元;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刘志雄,何忠伟;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我国工业化资本排斥劳动的经验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4年08期

    4 何景熙;;我国“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分析与思考[J];调研世界;2006年08期

    5 王广利;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珊珊;谢清;;由人力资本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J];法制与经济;2006年02期

    7 苏群,车承军,董莉;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8 陈凌,姚先国;论人力资本中的资源配置能力[J];经济科学;1997年04期

    9 徐井万,王军;邓小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在眉山地区的实践[J];理论与改革;2001年03期

    10 严江,周婷;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良;“以德治国”方略的鲜明时代内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贾建匀;论美感与道德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杨金刚;走出民主观念的五大误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芳;;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变迁[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林;李敏;陈玉新;;大学生要做创建安定、和谐校园的模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4 刘熙瑞;;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5 吴刚;;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胡同民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6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钱志鸿;;基于空间视角的城乡二元关系研究[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立力;孙畅;;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东、西部差异性分析[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怡文;;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及其转换理论分析[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桂银,焦忠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辽宁财专学报;2003年01期

    2 ;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J];调研世界;2002年03期

    3 罗福午;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朱高峰;面向21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5 于立,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6 刘克崮,张桂文;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7 李炳坤;关于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几个问题[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8 国风;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论我国的小城镇建设[J];管理世界;1998年06期

    9 张根东;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甘肃农业;1998年08期

    10 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睿云;安树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1年08期

    2 梁丽萍;;浅谈职工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本增值[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9期

    3 周建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4 蒋小凤;;浅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11年14期

    5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6 马锁生;刘萍;;甘肃省人力资本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7 侯勇;;浅论农村人力资本增长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J];才智;2011年18期

    8 赵涟泓;郑春芳;;黑河口岸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长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11年05期

    9 柴文佳;赵静;;人力资源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10 陈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贞妮;;贵州人力资本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模型的演变及其新进展[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来;李雅婷;;基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规划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吉成;;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中的战略地位[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玉崑;廖明华;;人力资本理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周成;刘子兰;;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9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晓红;罗敏;;转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喀什地区科教兴喀办公室供稿;[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2 王永锋 刘涛;[N];陕西科技报;2009年

    3 通讯员 马溧;[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4 记者 卜宪九;[N];大庆日报;2010年

    5 周超 杜兆晶;[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张建玲 通讯员 符晓郡;[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7 记者 高凯;[N];郑州日报;2011年

    8 卜宪九;[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葛百龙 赵波;[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10 任波;[N];咸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胜;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唐代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决策条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蔡承彬;教育型人力资本发展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夏德孝;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风国;宿迁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跃华;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冯倩倩;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组织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周雨;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问题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胜;思想政治教育投资问题分析及建议[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鹏;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京豫;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毛樟龙;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余惠利;四川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分析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207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