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形意拳的田野调查 ——基于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06 23:34
形意拳是明、清时期以山西省太谷县为地缘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个拳种。在山西乃至全国传统武术中形意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山西太谷形意拳的发展与当地的村落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太谷形意拳依附于村落的内部环境不断绵延传承。近年来太谷形意拳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们对太谷形意拳的传承历史、功法拳理、健身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对于太谷形意拳与当地村落环境关系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以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视角考察山西太谷形意拳形态与样貌,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太谷形意拳在生存与发展中与村落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为太谷形意拳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认为:1、通过对太谷形意拳的田野考察发现,太谷形意拳是从戴氏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来,但在其传承流变的过程中,已经和祁县戴氏心意拳有了显著的差异,成为独立的内家拳种。太谷形意拳目前形成了独具村落特征的拳种文化样貌。2、太谷形意拳与当地村落文化具有互动关系;太谷形意拳的形成是其与村落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太谷形意拳的文化传承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发展过程中村落文化与太谷形意拳相...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太谷形意拳部分传承谱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形意拳的“五行”之理[J]. 郭润泽,刘静. 辽宁体育科技. 2018(04)
[2]民间武术组织参与村落社会治理——我国台湾鹿陶洋宋江阵的人类学考察[J]. 郭学松,刘佳丽,方千华,杨海晨,郭惠杰,陈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3]论形意拳中的“六合论”[J]. 王欢. 武术研究. 2017(03)
[4]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峨眉武术的地域性研究[J]. 黄龙.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5]民国形意拳著作特征与价值研究[J]. 郭春阳. 体育文化导刊. 2016(12)
[6]村落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 王明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7]人类学视野中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J]. 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8]中国村落武术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J]. 周惠新,罗沅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6)
[9]形意拳传承与晋文化传播的互动研究[J]. 李彦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0)
[10]形意拳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嬗变[J]. 孙秀娟.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5(08)
博士论文
[1]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研究[D]. 张兴宇.山东大学 2018
[2]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D]. 唐韶军.上海体育学院 2015
[3]秦晋武术文化研究[D]. 杜舒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1
[4]形意拳运动仿生理论研究[D]. 梁成赞.北京体育大学 2008
[5]村落体育研究[D]. 罗湘林.北京体育大学 2005
[6]《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 周俊敏.湖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保护研究[D]. 苏鑫.山西农业大学 2015
[2]近代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D]. 杨新宇.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3]形意拳浑圆力的文化研究[D]. 孙秀娟.上海体育学院 2015
[4]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D]. 李亚梅.河北师范大学 2015
[5]形意拳源流考[D]. 王攀峰.中北大学 2014
[6]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传承探究[D]. 彭殿奎.西南大学 2014
[7]山西省晋中地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敏.西安体育学院 2013
[8]论戴氏心意拳起源发展与现状分析[D]. 王建国.太原理工大学 2013
[9]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村落武术文化研究[D]. 郑健.天津体育学院 2013
[10]论形意拳内修外练的健身价值[D]. 董巧珍.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68023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太谷形意拳部分传承谱系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形意拳的“五行”之理[J]. 郭润泽,刘静. 辽宁体育科技. 2018(04)
[2]民间武术组织参与村落社会治理——我国台湾鹿陶洋宋江阵的人类学考察[J]. 郭学松,刘佳丽,方千华,杨海晨,郭惠杰,陈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3]论形意拳中的“六合论”[J]. 王欢. 武术研究. 2017(03)
[4]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峨眉武术的地域性研究[J]. 黄龙.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5]民国形意拳著作特征与价值研究[J]. 郭春阳. 体育文化导刊. 2016(12)
[6]村落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 王明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7]人类学视野中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J]. 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8]中国村落武术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J]. 周惠新,罗沅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6)
[9]形意拳传承与晋文化传播的互动研究[J]. 李彦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0)
[10]形意拳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嬗变[J]. 孙秀娟.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5(08)
博士论文
[1]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研究[D]. 张兴宇.山东大学 2018
[2]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D]. 唐韶军.上海体育学院 2015
[3]秦晋武术文化研究[D]. 杜舒书.上海体育学院 2011
[4]形意拳运动仿生理论研究[D]. 梁成赞.北京体育大学 2008
[5]村落体育研究[D]. 罗湘林.北京体育大学 2005
[6]《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 周俊敏.湖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保护研究[D]. 苏鑫.山西农业大学 2015
[2]近代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D]. 杨新宇.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3]形意拳浑圆力的文化研究[D]. 孙秀娟.上海体育学院 2015
[4]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D]. 李亚梅.河北师范大学 2015
[5]形意拳源流考[D]. 王攀峰.中北大学 2014
[6]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传承探究[D]. 彭殿奎.西南大学 2014
[7]山西省晋中地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敏.西安体育学院 2013
[8]论戴氏心意拳起源发展与现状分析[D]. 王建国.太原理工大学 2013
[9]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村落武术文化研究[D]. 郑健.天津体育学院 2013
[10]论形意拳内修外练的健身价值[D]. 董巧珍.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68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06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