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02:38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得益于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经营模式更迭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资源和资本的高投入,现代农业初级发展阶段下生产资料的高投入与资源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愈发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其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新时代,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引导我国农业从粗放式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生产进行转变,农业生态效率成为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生态效率强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产业层次的表达形式。研究农业生态效率是农业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脆弱农业系统得以良性循环的外在要求。河南省地处中原,凭借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以及地理位置优越等条件成为中原农耕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河南省确保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作出了显著贡献。相比其他地区,河南省...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技术路线图

农业机械,河南省,农业,人员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大。2000年河南省乡村人口高达7827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5069万人,占乡村总人口64.76%。乡村从业人员高达4700多万人,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依赖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可见农业在河南省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切,农民进城就业存在的不合理限制越来越少,在比较收益下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大城市中从事二三产业。据2017统计资料显示,河南省乡村人口仍有5500多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剩余1500多万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低于二三产业产值的发展速度,因此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以非农收入为主。农业从业人口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由于机械的替代作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到田靠农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加速加上国家政策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飞快,有力推动河南省农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据统计,2000年大中型拖拉机存量为7.84万台,到2017年上升到45.85万,增长近5.84倍。2017年大中型配套农具高达105.80万台(套),相比2000年增长约13.5倍。2000年联合收割机仅为3.66万台,经过十几年发展数量已经达到27.84万台。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属于全国前列水平,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人畜力为主转向机械化作业为主,这一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河南省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图3-1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农业从业人员数量急速下降,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攀升趋势,并且二者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大。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闲置的劳动力逐渐向其他行业转移。3.3 河南省农业产出情况

河南省,总值,农业生产,部门


从农业部门内部结构来看,种植业(狭义农业)多年来在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中占比稳定在0.6以上,除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可知种植业在河南省农业(大农业)生产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占据绝对优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农业顶梁柱的重任。从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来看,河南作为国家粮食生产的核心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始终在0.7:0.3上下轻微波动。“粮食生产核心化”确保河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稳定发挥作用,但也要兼顾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2017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7530.22万吨,年均增长量为197.13万吨;油料产量586.95万吨,年均增长量为10.8万吨;水果产量1670.46万吨,年均增长32.05万吨。现阶段河南省的谷物、小麦、油料、蔬菜和瓜果类等多种农作物在全国农业生产布局中具有明显竞争力。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既避免出现结构性紧缺问题,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今后种植业依然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主力和重心,以种植业发展来推进整体农业发展。3.4 河南省农业发展污染情况


本文编号:3138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38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