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23:0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人口的绝大多数就是农民,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农民的生活困苦不堪。毛泽东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革命家和哲学家,自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农民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他意识到中国农村建设问题对于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的关键意义,只有抓住了农村建设问题,才是抓住了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发展依然落后于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中国农村建设是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党必须加强对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视,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本文是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进行探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建国后50-60年代毛泽东农业思想大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落后的农业国...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 世纪50-60 年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形势
第二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根本任务
第二章 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村建设的十年艰辛探索
第一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土地所有制矛盾,建立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矛盾,走合作化道路
第三节 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治理模式,建立人民公社
第三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节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
第二节 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四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局限性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局限性
第二节 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8344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 世纪50-60 年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形势
第二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根本任务
第二章 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村建设的十年艰辛探索
第一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土地所有制矛盾,建立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矛盾,走合作化道路
第三节 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治理模式,建立人民公社
第三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节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
第二节 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四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局限性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局限性
第二节 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8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6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