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3 23: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3年12月,乡村旅游扶贫首次作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出现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2015年8月,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提出,至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要让120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脱贫的目标,强调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在脱贫攻坚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乡村旅游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也挖掘了农村、农业、农民现有资源的潜力。乡村旅游有先决优势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人们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成为破解贫困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探索贫困地区绿色转型、生态发展、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探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首先,本文选题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研究方向是当前的热点话题。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文献查阅、数据整理,获取到陵川县的区位交通、自然资源情况,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旅游情况,贫困现状等基本情况。之后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构建BCC模型,实证分析陵川县2014...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
2.1.2 精准扶贫
2.1.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2.2 相关理论
2.2.1 旅游乘数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3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3.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基础条件分析
3.1.1 自然资源与地理交通条件
3.1.2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2 贫困与精准扶贫状况
3.2.1 贫困状况
3.2.2 精准扶贫措施及成效
3.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基本状况
3.3.1 陵川县旅游发展现状
3.3.2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4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率分析
4.1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状况
4.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率模型构建
4.3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4.4 陵川县实证结果分析
4.4.1 陵川县乡村旅游业扶贫效率分析
4.4.2 陵川县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效率改进分析
5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5.1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
5.1.1 识别机制不完善
5.1.2 乡村旅游产品规划不够科学
5.1.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单一
5.1.4 人才缺乏,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
5.1.5 缺乏动态管理机制
5.2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优化对策
5.2.1 合理定位
5.2.2 科学规划
5.2.3 育才引智
5.2.4 模式构建
5.2.5 利益共享
6 促进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实施路径
6.1 政府主导,政策引领
6.2 部门联动,多样带动
6.3 整合资源,立体扶贫
6.4 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6.5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测度及精准优化研究[J]. 陈国柱,卢双鹏,程子彪.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5)
[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与路径安排[J]. 周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5)
[3]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 周兵,黄显敏,任政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4]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 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 农村经济. 2017(12)
[5]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研究——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 李星群,侯成.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4)
[6]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机制探讨[J]. 颜廷利. 农业经济. 2017(11)
[7]ST-EP模式视域下的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以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J]. 何星,覃建雄. 农村经济. 2017(10)
[8]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发展策略[J]. 叶晨曦. 改革与战略. 2017(10)
[9]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调适与路径研究[J]. 吴忠军,曹宏丽,侯玉霞,韦俊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10]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博士论文
[1]基于PPT战略的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 孙东峰.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一帮一”结对帮扶方式的扶贫效果研究[D]. 刘丽梅.广西大学 2017
[2]扶贫背景下的山西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研究[D]. 吕林欣.山西财经大学 2017
[3]资源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 赵博.广西大学 2015
[4]论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的生态责任[D]. 马秀丽.苏州大学 2014
[5]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D]. 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09
[6]基于供求实证分析的乡村分时度假旅游研究[D]. 徐喆.浙江大学 2008
[7]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郑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四川应用的实证分析[D]. 丰志美.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广西旅游扶贫开发及效应分析[D]. 胡钧清.广西大学 2007
[10]新疆旅游经济地区差异性影响研究[D]. 冉红.新疆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4883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
2.1.2 精准扶贫
2.1.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2.2 相关理论
2.2.1 旅游乘数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3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3.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基础条件分析
3.1.1 自然资源与地理交通条件
3.1.2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2 贫困与精准扶贫状况
3.2.1 贫困状况
3.2.2 精准扶贫措施及成效
3.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基本状况
3.3.1 陵川县旅游发展现状
3.3.2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4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率分析
4.1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状况
4.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率模型构建
4.3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4.4 陵川县实证结果分析
4.4.1 陵川县乡村旅游业扶贫效率分析
4.4.2 陵川县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效率改进分析
5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5.1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
5.1.1 识别机制不完善
5.1.2 乡村旅游产品规划不够科学
5.1.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单一
5.1.4 人才缺乏,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
5.1.5 缺乏动态管理机制
5.2 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优化对策
5.2.1 合理定位
5.2.2 科学规划
5.2.3 育才引智
5.2.4 模式构建
5.2.5 利益共享
6 促进陵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实施路径
6.1 政府主导,政策引领
6.2 部门联动,多样带动
6.3 整合资源,立体扶贫
6.4 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6.5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测度及精准优化研究[J]. 陈国柱,卢双鹏,程子彪.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5)
[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与路径安排[J]. 周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5)
[3]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 周兵,黄显敏,任政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4]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 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 农村经济. 2017(12)
[5]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研究——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 李星群,侯成.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4)
[6]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机制探讨[J]. 颜廷利. 农业经济. 2017(11)
[7]ST-EP模式视域下的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以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J]. 何星,覃建雄. 农村经济. 2017(10)
[8]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发展策略[J]. 叶晨曦. 改革与战略. 2017(10)
[9]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调适与路径研究[J]. 吴忠军,曹宏丽,侯玉霞,韦俊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10]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博士论文
[1]基于PPT战略的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 孙东峰.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一帮一”结对帮扶方式的扶贫效果研究[D]. 刘丽梅.广西大学 2017
[2]扶贫背景下的山西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研究[D]. 吕林欣.山西财经大学 2017
[3]资源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 赵博.广西大学 2015
[4]论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的生态责任[D]. 马秀丽.苏州大学 2014
[5]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D]. 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09
[6]基于供求实证分析的乡村分时度假旅游研究[D]. 徐喆.浙江大学 2008
[7]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郑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四川应用的实证分析[D]. 丰志美.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广西旅游扶贫开发及效应分析[D]. 胡钧清.广西大学 2007
[10]新疆旅游经济地区差异性影响研究[D]. 冉红.新疆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4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8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