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武进农村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4:22
武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传统农村经济较为发达;但是进入民国以后,由于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经济走向衰落,农民生活日益贫困。武进农村改进亟待进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乡村建设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影响下,顾树森的农村改进思想逐渐形成,并在就任武进县长后制定了实验计划。虽然顾氏不久离职,但是地方士绅于1930年积极将计划付诸实践,武进农村改进由此开始。到了1932年,在武进县政府主导下,以官民合办的方式组织成立农村改进指导委员会,整合吸纳地方士绅的实践,全面推进改进计划。农村改进指导委员会作为武进农村改进的主要领导机构,其通过建立自上而下、层级分明的组织系统开展工作,而且在实践中优化了组织架构,为推行农村改进提供了组织保障。此外,县政府还设立了各类教育馆以专门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以政府拨款和自主筹集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共同维持着改进事业的正常运行。武进农村改进是对农村社会进行的较为全面系统的变革,其主要内容可归为经济和文化两大方面。在经济方面,农事改进不仅在优良品种推广和副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不菲成绩,而且还成功通过参与和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推进了改进事业;合作事业紧密联系武进农村发展的实际并取...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国二十年代武进县行政区划图
第三章武进农村经济的改进48武进拥有独特的水文环境,枕江蹈湖,京杭运河贯穿而过。全县以运河为纬,左右诸水为经,河水大体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运河两侧河道众多,水网密布。城区西、北有北塘河、凤凰河、德胜河等与运河、长江相通;南有南运河、白荡河等连通滆湖;东南有梅港河与采菱港等与太湖相连。具体的水系分布如下图所示:图3.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武进县河流图资料来源:武进县建设局:《武进年鉴》(1927-1928),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8年影印,第27页。从上图看,武进三河汇流,两路来水,相较于苏南其他各县更易发生洪涝灾害①。因此,疏浚河道成为了武进农村改进中完善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清代以来,武进地区的运河始终是官府修浚的重要对象。如“顺治九年,知县姜良性浚运河;康熙五年浚运河,六年重浚”②;“乾隆三年,武进知县赵锡礼浚运河;二十三年,奉旨差吏科给事中海明,巡视江南河道,浚运河”③。清代官府虽然长时间对武进地区的运河进行反复治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①武进县建设局:《武进年鉴》(1927-1928),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8年影印,第17页。②[清]王其淦、吴康寿:《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清光绪五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37页。③[清]王其淦、吴康寿:《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清光绪五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38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合作社的开展和农村社会的特点——以江苏省丹阳县、无锡县为例[J]. 弁纳才一,张姝娴. 中国农村研究. 2018(01)
[2]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J]. 刘庆丰,邓群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11)
[3]乡村治理的困境与探索——以民国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中心[J]. 王先明,王雪. 人文杂志. 2018(11)
[4]激进与改良: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的历史回顾[J]. 李公明. 公共艺术. 2018(05)
[5]“文化失调”与“礼俗”重构——梁漱溟论“教化”“礼俗”“自力”与乡村建设[J]. 田文军. 孔子研究. 2018(04)
[6]建国初期乡村建设派眼中的“乡村建设运动”[J]. 王毅. 理论视野. 2018(06)
[7]乡土重建的社会组织基础——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社会学转向[J]. 马良灿.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5)
[8]从社会运动到学科建设的转向——试论“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与民国乡建运动[J]. 王先明. 安徽史学. 2018(02)
[9]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J]. 李满星. 炎黄春秋. 2017(11)
[10]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家精神特质及其当代启示[J]. 郝德贤.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乡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D]. 慈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D]. 孔卓.扬州大学 2016
[3]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研究[D]. 苏刚.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20世纪30年代农村复兴思潮研究[D]. 刘峰.湖南大学 2015
[5]民国时期农村学校教育制度变迁研究[D]. 樊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6]传承与更新:1912-1937年吴县县政研究[D]. 李继业.苏州大学 2013
[7]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D]. 崔慧姝.南开大学 2012
[8]民国苏南蚕业生产改进研究(1912-1937)[D]. 胡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1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 苏国安.河北大学 2010
[10]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 刘家峰.华中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民国江西乡村建设运动研究[D]. 宋秀月.南昌大学 2018
[2]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与实践研究[D]. 毛雅琦.南京财经大学 2018
[3]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D]. 刘浩.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20世纪上半叶江苏私塾私塾教育改造政策史研究[D]. 曾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自治与控制—江宁自治实验县研究(1933-1937)[D]. 童琳琳.南京大学 2015
[6]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会研究[D]. 路仕忠.苏州科技学院 2014
[7]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D]. 梁琳琳.河北大学 2014
[8]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宣传渠道与方法研究[D]. 尚勤涛.辽宁大学 2014
[9]民国商办图书馆研究[D]. 陈金娥.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0]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 慈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5098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国二十年代武进县行政区划图
第三章武进农村经济的改进48武进拥有独特的水文环境,枕江蹈湖,京杭运河贯穿而过。全县以运河为纬,左右诸水为经,河水大体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运河两侧河道众多,水网密布。城区西、北有北塘河、凤凰河、德胜河等与运河、长江相通;南有南运河、白荡河等连通滆湖;东南有梅港河与采菱港等与太湖相连。具体的水系分布如下图所示:图3.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武进县河流图资料来源:武进县建设局:《武进年鉴》(1927-1928),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8年影印,第27页。从上图看,武进三河汇流,两路来水,相较于苏南其他各县更易发生洪涝灾害①。因此,疏浚河道成为了武进农村改进中完善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清代以来,武进地区的运河始终是官府修浚的重要对象。如“顺治九年,知县姜良性浚运河;康熙五年浚运河,六年重浚”②;“乾隆三年,武进知县赵锡礼浚运河;二十三年,奉旨差吏科给事中海明,巡视江南河道,浚运河”③。清代官府虽然长时间对武进地区的运河进行反复治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①武进县建设局:《武进年鉴》(1927-1928),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18年影印,第17页。②[清]王其淦、吴康寿:《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清光绪五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37页。③[清]王其淦、吴康寿:《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清光绪五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38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合作社的开展和农村社会的特点——以江苏省丹阳县、无锡县为例[J]. 弁纳才一,张姝娴. 中国农村研究. 2018(01)
[2]平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J]. 刘庆丰,邓群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11)
[3]乡村治理的困境与探索——以民国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中心[J]. 王先明,王雪. 人文杂志. 2018(11)
[4]激进与改良: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的历史回顾[J]. 李公明. 公共艺术. 2018(05)
[5]“文化失调”与“礼俗”重构——梁漱溟论“教化”“礼俗”“自力”与乡村建设[J]. 田文军. 孔子研究. 2018(04)
[6]建国初期乡村建设派眼中的“乡村建设运动”[J]. 王毅. 理论视野. 2018(06)
[7]乡土重建的社会组织基础——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社会学转向[J]. 马良灿.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5)
[8]从社会运动到学科建设的转向——试论“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与民国乡建运动[J]. 王先明. 安徽史学. 2018(02)
[9]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J]. 李满星. 炎黄春秋. 2017(11)
[10]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家精神特质及其当代启示[J]. 郝德贤.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乡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D]. 慈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D]. 孔卓.扬州大学 2016
[3]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研究[D]. 苏刚.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20世纪30年代农村复兴思潮研究[D]. 刘峰.湖南大学 2015
[5]民国时期农村学校教育制度变迁研究[D]. 樊涛.东北师范大学 2014
[6]传承与更新:1912-1937年吴县县政研究[D]. 李继业.苏州大学 2013
[7]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D]. 崔慧姝.南开大学 2012
[8]民国苏南蚕业生产改进研究(1912-1937)[D]. 胡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1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 苏国安.河北大学 2010
[10]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 刘家峰.华中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民国江西乡村建设运动研究[D]. 宋秀月.南昌大学 2018
[2]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救灾扶贫思想与实践研究[D]. 毛雅琦.南京财经大学 2018
[3]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D]. 刘浩.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20世纪上半叶江苏私塾私塾教育改造政策史研究[D]. 曾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自治与控制—江宁自治实验县研究(1933-1937)[D]. 童琳琳.南京大学 2015
[6]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会研究[D]. 路仕忠.苏州科技学院 2014
[7]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D]. 梁琳琳.河北大学 2014
[8]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宣传渠道与方法研究[D]. 尚勤涛.辽宁大学 2014
[9]民国商办图书馆研究[D]. 陈金娥.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0]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 慈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5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4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