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桑植县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0:26
  客观因素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产生使人类承担相对较高的生存压力。全面落实和实施《巴黎协定》仍是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国家在继工业碳减排之后,将节能减排的重心放在了农业上,并形成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的共识。我国当前正处于农业经济转变的阶段,党召开的十九大会议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强调我国应坚持环境友好,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合作,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共同保护生物圈,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我国的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属于气候恶化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性总危机的国家。此时,亟需把低碳农业、绿色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桑植县为例,通过对其农业低碳化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剖析,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模式选择,希望能总结归纳出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桑植县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2005-2...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桑植县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图3.1张家界市区划图??Fig?3.1?Zoning?map?of?Zhangjiajie?City??

桑植县,高速公路


.,同比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7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和农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11.13亿元、1.8亿元、3.48亿元、0.8亿元??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9%、-2.43%、-17.07%、0.33%和31.63%,农业产??保持了较大增长率,服务业增加值最大。可以看出,桑植县依托生态、红色文??与民俗文化的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条件??2.1区位优势??桑植县距离张家界市区50?km,距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仅75?km,交通网??非常便捷。张桑高速的建成结束了桑植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在2019年高速公路以及黔张常铁路基本可以顺利竣工,更是为桑植县交通提供了便利。??促进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低碳农业基础服务设施基本构建完成,??庄与村庄之间运输条件良好。??

农业生产效率,贡献值,因素,碳排放


Eh.?^?1I?I?L?h?0^1?J.?I.?J.?j;.^:?;ooe?;|i?m?||L|I?I'?-Mon?:'〇-?Uo^j??□?H?^?■?曰??图4.4?2006-2017年各影响因素的碳排放影响效应??Fig?4.4?Carbon?emission?effects?of?various?influencing?factors?during?2006-2017??4.2.4.1农业碳排放的抑制因素??农业碳排放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农业生产碳排放??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相比2006年,2007-2016年效率因素、农业生产结构因素、??城镇化因素、农业人口规模因素累计实现了2万吨碳减排,各因素的贡献值变动??分析如下:??(1)农业生产效率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J].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浙江农业学报. 2019(02)
[2]碳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J]. 王留鑫,姚慧琴,韩先锋.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2)
[3]基于LMDI模型和Q型聚类的中国城镇生活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J]. 王雅楠,谢艳琦,谢丽琴,陈伟.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4)
[4]美国精准农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姜靖,刘永功.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5)
[5]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补偿的激励有效性[J]. 陈儒,姜志德,赵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6]湖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张秋斌,张宜.  南方农机. 2018(15)
[7]中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模式[J]. 石祖梁,李想,王久臣,王飞,孙仁华,宋成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1)
[8]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测算与分解[J]. 许清涛,李玉波,杨淑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07)
[9]基于LMDI的兰州市农业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何炫蕾,陈兴鹏,庞家幸.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7)
[10]农户低碳农业生产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陈儒,姜志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 田云.华中农业大学 2015
[2]正外部性理论与我国环境法新发展[D]. 张百灵.武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福建省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何小林.福建农林大学 2018
[2]中国农业碳排放、农业生产效率及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 何炫蕾.兰州大学 2018
[3]山东省低碳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 吴丽娟.东北林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94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94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