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湖村张家川籍回族流动人口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4:07
石河子市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在此生活着大量的流动人口。尤其在2000年后,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地政府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流动人口也是越来越多,甚至出现某区域内村落或乡镇人口集体流动于此地的现象,流动人口的租住地点位于市郊的行政村,距离工作地的各工厂较远,但房屋租金便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山丹湖村的张家川籍回族流动人口,他们的租住地位于石河子市东北方的山丹湖村,工作地点在开发区的各工厂。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和田野资料的梳理,对流动人口的概念作了界定,以山丹湖村的张家川籍回族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和社会活动为个案,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张家川籍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生活;与当地人的交流;文化的变迁以及文化变迁中遇到的困境。在分析和论述了流动者的流动原因、流动阶段及流动方式的过程中,发现张家川籍回族流动人口是因农业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起的,是属于经济型流动,在经济型流动的基础上,流入地的文化环境也是他们选择流入当地的一个因素。虽然流动者的社会认同和区分与当地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双方的社会互动和交流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经济层...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石河子方位图
—4流动者各年龄段的人口数据
—5张家川县局部地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比较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张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2]中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特征分析[J]. 郑嘉,徐世英. 回族研究. 2017(02)
[3]困境与调适:少数民族流动家庭的城市适应与社工介入[J]. 朱荟,郑林如.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4)
[4]流动人口二代社会融入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问卷调查分析[J]. 张庆武,卢晖临,李雪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5(07)
[5]语言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研究——基于宁波方言和城市归属感的调研分析[J]. 盛柳柳,严建雯.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1)
[6]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J]. 杨菊华,陈传波. 人口与发展. 2013(03)
[7]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J]. 张文礼,杨永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汤夺先,顾菲菲,余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都市流动穆斯林文化适应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基于问卷调查的广州个案实证研究[J]. 陈晓毅.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3)
[10]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 汤夺先,张莉曼.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 杜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状况差异研究[D]. 黄玲.西南财经大学 2016
[2]张家川县回族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查[D]. 李旭强.西北民族大学 2014
[3]张家川回族婚俗文化传播与变迁研究[D]. 马国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 周琳雅.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期望研究[D]. 张晓露.中南民族大学 2013
[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 杨玉凤.西北民族大学 2010
[7]西安回坊中的张家川人[D]. 王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石河子乡民族关系研究[D]. 李晨光.石河子大学 2008
[9]西安市河南籍回族的历史与现状[D]. 范婧婧.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503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石河子方位图
—4流动者各年龄段的人口数据
—5张家川县局部地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比较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张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2]中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特征分析[J]. 郑嘉,徐世英. 回族研究. 2017(02)
[3]困境与调适:少数民族流动家庭的城市适应与社工介入[J]. 朱荟,郑林如.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4)
[4]流动人口二代社会融入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问卷调查分析[J]. 张庆武,卢晖临,李雪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5(07)
[5]语言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研究——基于宁波方言和城市归属感的调研分析[J]. 盛柳柳,严建雯.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1)
[6]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J]. 杨菊华,陈传波. 人口与发展. 2013(03)
[7]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J]. 张文礼,杨永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汤夺先,顾菲菲,余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都市流动穆斯林文化适应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基于问卷调查的广州个案实证研究[J]. 陈晓毅.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3)
[10]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 汤夺先,张莉曼.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 杜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状况差异研究[D]. 黄玲.西南财经大学 2016
[2]张家川县回族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查[D]. 李旭强.西北民族大学 2014
[3]张家川回族婚俗文化传播与变迁研究[D]. 马国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 周琳雅.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期望研究[D]. 张晓露.中南民族大学 2013
[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 杨玉凤.西北民族大学 2010
[7]西安回坊中的张家川人[D]. 王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石河子乡民族关系研究[D]. 李晨光.石河子大学 2008
[9]西安市河南籍回族的历史与现状[D]. 范婧婧.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5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2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