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及布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5:14
  绿洲是干旱区发展的基石,水资源是影响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绿洲内部农业规模和生态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通过发展面向生态的适度农业规模和高效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从而缓解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保证绿洲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探讨了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的概念和内涵,系统分析了绿洲水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及农业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从“数量适度”、“结构适度”和“空间适度”三个维度描述绿洲适度农业规模,构建了基于生态健康的适度农业规模模型、基于节水高效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和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并针对我国西北典型绿洲区黑河流域中游提出研究区绿洲农业的适度发展规模、最优发展结构和高效空间发展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基于绿洲水土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内部组成的相互关系分析,建立了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绿洲生态健康为目标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该框架认为“适度农业规模”具有“三维...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及布局优化研究


绿洲水土资源-经济社会系统矛盾分析

农业规模,绿洲,影响因素,绿洲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行分析,如图 2-4。绿洲农业规模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绿洲农业规模,如果将适度农业规模比作一个最优化问题,各种影响因素相当于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而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最优解就是适度农业规模。为绿洲及农自然因素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

绿洲化,绿洲生态,分析角度,绿洲


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盐碱化的发生,从当,能够维持天然规模发展适度,农环境演替有两个动洲化和荒漠化两个价衡量处于绿洲化的状态。从荒漠化人为生态修复能遏洲化方向发展。绿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J]. 徐先英.  甘肃林业. 2019(04)
[2]甘肃河西60年防沙治沙的问题及出路[J]. 常兆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9)
[3]西部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刘新平,祖丽菲娅·买买提,陈前利,冯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2)
[4]黑河“97”分水方案适应性分析[J]. 蒋晓辉,夏军,黄强,龙爱华,董国涛,宋进喜.  地理学报. 2019(01)
[5]基于SVM的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反演[J]. 张钧泳,丁建丽,谭娇.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3)
[6]我国农业水资源形势与高效利用战略举措[J]. 王浩,汪林,杨贵羽,贾玲,姚懿真,张瑀桐.  中国工程科学. 2018(05)
[7]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J]. 章光新,武瑶,吴燕锋,刘雪梅.  水科学进展. 2018(05)
[8]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J]. 邓铭江.  地理学报. 2018(07)
[9]黑河中游植被覆盖率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张更喜,粟晓玲,马心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3)
[10]破解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举措——新疆干旱区水问题发展趋势与调控策略[J]. 邓铭江.  中国水利. 2018(06)

博士论文
[1]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农业水土资源多尺度优化配置方法与模型研究[D]. 李茉.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新疆且末绿洲适度规模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中国矿业大学 2011
[3]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 王玉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 李海涛.北京大学 2008
[5]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 粟晓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绿洲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韦如意.南京气象学院 2004
[7]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D]. 王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2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健康的干旱区绿洲水资源优化配置[D]. 钟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32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32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