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双因素模型下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09:41
  本研究是基于Greenspoon和Saklofske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DFM),通过纵向追踪研究考察各组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稳定性与动态性,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及学业成绩对各组成员心理健康状态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农村贫困学生群体及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新思路。本研究的被试由472名农村初中生构成,其中贫困生230人,非贫困生242人,采用Mantak Yuen(2002)修订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邱林等(2008)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龚栩、谢熹瑶(2010)修订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以及刘贤臣和刘连启(1997)修订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按照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划分为四类:完全心理健康者、易感者、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以及疾患者。探究四类人群的分布状况和特点,并于6个月后进行一次追踪,考察各组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稳定性与动态性。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首测中,完全心理健康者比例最大(64.3%),易感者比例为7.0%,有...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双因素模型下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追踪研究


贫困生四个群组首测和二测成绩变化

变化图,贫困生,心理健康


非贫困生四个群组首测和二测成绩变化

贫困生,学业


通过图2与图3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应组群学业均分之比发现,贫困生完全心理健康组、易感组及有症状但自我满足组的成绩要高于非贫困生,而疾患组的成绩要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整体的学业均分要优于非贫困生。图3 非贫困生四个群组首测和二测成绩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事件、自我和谐水平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张灏,颜雪艺,杨柯.  教学与管理. 2018(24)
[2]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启示[J]. 张丽华,曹杏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农村初中生学习焦虑现状及其与学业表现的关系[J]. 史耀疆,闵文斌,常芳,王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11)
[4]留守中学生的行为与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间的关系[J]. 郭茂林,杨晓庆,陈孜,唐显鹏.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6(03)
[5]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初探——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成果介绍[J]. 乾润梅.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6]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中国高中生实证调查[J]. 董文婷,熊俊梅,王艳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7]农村初中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研究——以温州4所农村初中为例[J]. 洪映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6)
[8]云南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陈桂存,黄莹,王恒昌,朱所琴,胡安艳.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6)
[9]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J]. 王鑫强,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2011(10)
[10]完全心理健康测量的理论假设及操作化[J]. 尹可丽,付艳芬,李琼.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10)

硕士论文
[1]双因子模型下不同组别青少年心理健康动态性追踪研究[D]. 谢璐.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青海省大学生中的实证研究[D]. 郭康伟.青海师范大学 2017
[3]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俊平.上海大学 2013
[4]湖南中小学贫困生教育救助研究[D]. 胡赪.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1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51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