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社会网络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22:0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农户是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心,而农户借贷行为作为农户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户借贷行为对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和农村社会学理论,选取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全国25个省市地区3729个农村家庭四年的数据共22363个样本,试图从社会网络及互联网使用角度探讨其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分析社会网络和互联网对农户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因素,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据此对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出建议,有效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本文使用了面板Logit模型和分组均值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同时对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影响农户借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方面,性别和家庭收入对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具有异质性。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家庭住房条件不论农户身处何地、通过何种渠道借贷,均对农户借贷有着正向显著的影响;第二: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隐形担保机制”,显著提高了农户借贷的可得性。互联网使用与社会网络信...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会网络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会网络及互联网的影响机制互联网使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J]. 秦海林,李超伟,万佳乐.  金融与经济. 2019(01)
[2]互联网金融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讨[J]. 岳喜优.  河北金融. 2018(10)
[3]农村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的技术逻辑还是“社会网+”的社会逻辑?[J]. 罗兴,吴本健,马九杰.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8)
[4]利用农户社会资本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J]. 杜忠连,邱晖.  农业经济. 2018(08)
[5]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居民幸福感——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卢娟,李斌.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6]社会资本质量与农户借贷可得性——基于职业声望的分析[J]. 陈熹,陈帅.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5)
[7]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J]. 张正平,江千舟.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2)
[8]再议农户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J]. 何广文,何婧,郭沛.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2)
[9]互联网金融离农户有多远——欠发达地区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何婧,田雅群,刘甜,李庆海.  财贸经济. 2017(11)
[10]农户借贷行为及潜在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762份山东省农户的调查问卷[J]. 张晓琳,董继刚.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9)



本文编号:336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6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