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09:2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城乡差距仍然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一方面,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动力,城市在开放中逐渐实现现代化,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生产要素流通限制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差距明显。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实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关系不断积极向前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城乡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提出,有助于准确认识、把握和重塑新时代城乡关系,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之后,指导城乡关系的最新发展思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第一、改革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1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2.1.1 城乡融合发展的提出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2.1.3 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概念辨析
2.2 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2.1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2.2.2 城乡融合发展是把握城乡关系的正确思路
2.2.3 城乡融合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影响的必然选择
2.2.4 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乡村价值的有效途径
第3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
3.1.1 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
3.1.2 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条件
3.1.3 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
3.1.4 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
3.1.5 科技进步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推动力量
3.2 毛泽东的城乡关系思想
3.2.1 工农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3.2.2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
3.2.3 坚持商品等价交换,促进城乡经济交流
3.2.4 统筹城乡收入分配,兼顾工农利益
3.2.5 推行城乡户籍制度
3.2.6 注重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3.3 邓小平的城乡关系思想
3.3.1 重视农业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3.3.2 以乡镇企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3.3 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3.3.4 坚持城乡梯次发展和轮动发展,防止两极分化
3.4 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
3.4.1 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3.4.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观点
3.4.3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第4章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
4.1.1 农业劳动力资本大量流失
4.1.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完善
4.1.3 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积累不足
4.2 城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4.2.1 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4.2.2 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4.2.3 城乡产业分工布局不合理
4.3 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
4.3.1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4.3.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等
4.3.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发展缓慢
4.4 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不完善
4.4.1 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缺少统一规划
4.4.2 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有待加强
4.4.3 区域之间合作机制缺乏
第5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5.1 改革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5.1.1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5.1.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5.1.3 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5.2 补齐农业短板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5.2.1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2.2 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
5.2.3 优化城乡产业分工布局
5.3 平等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5.3.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3.2 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5.3.3 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障碍
5.4 完善规划编制促进城乡空间有机融合
5.4.1 一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5.4.2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治理
5.4.3 推动区域之间协作共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蔡继明,李蒙蒙. 中国国情国力. 2019(03)
[2]加快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考[J]. 卢昌彩. 决策咨询. 2019(01)
[3]中国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高帆.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01)
[4]习近平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双重维度[J]. 梅浩. 重庆行政. 2019(01)
[5]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 许彩玲,李建建. 经济学家. 2019(01)
[6]重塑城乡关系 合理引导人口迁移[J]. 凌慧敏,徐晓林. 学习与实践. 2018(10)
[7]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梅浩.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04)
[8]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创新探索——福建省大田县住村特派员制度研究[J]. 张义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05)
[9]乡村振兴应与城镇化融合发展[J]. 郑风田. 中国农村科技. 2018(05)
[10]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J]. 蔡继明.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4)
本文编号:3464420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1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2.1.1 城乡融合发展的提出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2.1.3 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概念辨析
2.2 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2.1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2.2.2 城乡融合发展是把握城乡关系的正确思路
2.2.3 城乡融合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影响的必然选择
2.2.4 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乡村价值的有效途径
第3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
3.1.1 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
3.1.2 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条件
3.1.3 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
3.1.4 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
3.1.5 科技进步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推动力量
3.2 毛泽东的城乡关系思想
3.2.1 工农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3.2.2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
3.2.3 坚持商品等价交换,促进城乡经济交流
3.2.4 统筹城乡收入分配,兼顾工农利益
3.2.5 推行城乡户籍制度
3.2.6 注重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3.3 邓小平的城乡关系思想
3.3.1 重视农业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3.3.2 以乡镇企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3.3 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3.3.4 坚持城乡梯次发展和轮动发展,防止两极分化
3.4 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
3.4.1 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3.4.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观点
3.4.3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第4章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
4.1.1 农业劳动力资本大量流失
4.1.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完善
4.1.3 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积累不足
4.2 城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4.2.1 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4.2.2 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4.2.3 城乡产业分工布局不合理
4.3 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
4.3.1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4.3.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等
4.3.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发展缓慢
4.4 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不完善
4.4.1 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缺少统一规划
4.4.2 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有待加强
4.4.3 区域之间合作机制缺乏
第5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5.1 改革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5.1.1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5.1.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5.1.3 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5.2 补齐农业短板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5.2.1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2.2 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
5.2.3 优化城乡产业分工布局
5.3 平等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5.3.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3.2 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5.3.3 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障碍
5.4 完善规划编制促进城乡空间有机融合
5.4.1 一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5.4.2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治理
5.4.3 推动区域之间协作共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蔡继明,李蒙蒙. 中国国情国力. 2019(03)
[2]加快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考[J]. 卢昌彩. 决策咨询. 2019(01)
[3]中国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高帆.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01)
[4]习近平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双重维度[J]. 梅浩. 重庆行政. 2019(01)
[5]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 许彩玲,李建建. 经济学家. 2019(01)
[6]重塑城乡关系 合理引导人口迁移[J]. 凌慧敏,徐晓林. 学习与实践. 2018(10)
[7]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梅浩.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04)
[8]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创新探索——福建省大田县住村特派员制度研究[J]. 张义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05)
[9]乡村振兴应与城镇化融合发展[J]. 郑风田. 中国农村科技. 2018(05)
[10]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J]. 蔡继明.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4)
本文编号:346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46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