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01:35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则是依靠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支撑。我国农业正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并向现代化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而科学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已然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基于此,本文以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采用核密度估计函数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结构的动态演变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进行求解,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结论对今后农业科技财力的投入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以及优化配置进行系统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阐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基本概念框架。第二部分,对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理论、核心思想、特性机制以及理论特点进行描述,并分析了农业科技资源系统的复杂性以及CAS特性。第三部分,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概况进行描...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农业科技资源系统结构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同阶段以及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四个学科的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函数方法分析农业科技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分布动态演变规律。3.2农业科技资源行业结构3.2.1细分行业投入的时序演变图3.1农业科研机构各行业财力投入变化趋势根据2005-2016年不同行业农业科研机构财力科技资源投入的变化趋势如图3.1所示,考察期间内全国四大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投入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种植业每年资金投入平均约占农业总投入的70%,在四个主体中所占投入比重较大。由于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从而使得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长,种植业也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种植业的资金投入从2005年的389.58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820.45万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05%,与其他三个主体相比较,种植业增长幅度最大,自2005年到2016年增长超过4倍,其中2014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尤为显著。由于传统养殖习惯、饲料短缺、养殖成本过高等一系列固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畜牧业缺少成本优势,生产难以维继。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动态的渐变过程,其科研投入也应遵循其经济规律,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市场供需状况来进行调整,使其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与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近年来,农业中的种植业比例偏高,林、牧、渔业产品比例较低的状况有所缓解,农业产业格局已经充分遵循市场导向型原则,各地区、各行业紧紧依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农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0.5左右,而从2013年出现急速下降,降至0.3435,说明在2013年地区差异有所缓解。3.2.2各行业投入的密度演变利用MATLAB软件选取高斯核函数分别绘制出31个省(区、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垦农机化在2005-2016年的核密度函数曲线,为清楚比较不同阶段演变情况,选取2005年、2008年、2011年以及2014年四个年份的核密度函数曲线来对农业投入的分布动态演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年份的比较,分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的核密度估计值及动态演变情况图3.2-图3.5。图3.231个省(区、市)种植业投入密度演变图3.2反映了全国31个省(区、市)种植业科技资金投入密度的分布演变情况。从整体来看,2005-2016年,密度函数中心随时间变化不断向右移动,峰值在逐步减小,说明种植业科技资金投入密度的总体水平在考察期内不断提高。从演变过程来看,与2005年相比,2008年密度函数中心向右移动,峰值大幅度降低,变化区间增加,双峰格局消失,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有所扩大,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2011年与2008年相比密度函数中心向右移动,峰值降低,核密度曲线更加流畅,变化区间增加明显,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继续扩大;相对于2011年,2014年密度函数中心缓慢向右移动并且峰值变化不大,略微出现双峰,变化区间继续增加,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且极化现象又开始显著。由于各省(市、区)在种植业这一方面所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的需求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种植业在各地区进展程度不尽一致,其次,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也会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地区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院校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 邵玉昆,王鸿飞,陆文升.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8(03)
[2]基于产出滞后性的农业科技投入DEA效率研究[J]. 董奋义,齐冰. 河南科学. 2018(05)
[3]农业主体行业科技财力投入分布演变分析[J]. 杨传喜,陶倩茹.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8(03)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探究[J]. 迪力努尔·阿布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8)
[5]基于熵值TOPSIS模型的我国区域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研究[J]. 杨传喜,王亚萌,张俊飚.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06)
[6]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袁宇,张嵩,周海霞. 农业科技管理. 2018(01)
[7]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张亦工,王梅,王晓红.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1)
[8]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效应研究[J]. 杨传喜,王亚萌. 科技和产业. 2018(01)
[9]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研究[J]. 邓敏慧,杨传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1)
[10]中国R&D机构科技投入与产出变动趋势分析[J]. 陈祺琪.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基于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 彭宇文.江南大学 2012
[2]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研究[D]. 魏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3]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 杨传喜.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 叶良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哈尔滨地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平.吉林大学 2017
[2]甘肃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D]. 霍东斌.兰州大学 2016
[3]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及其效应差异分析[D]. 马逸群.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 杨建龙.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 张丽丽.浙江工商大学 2015
[6]福鼎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D]. 丁琳.福建农林大学 2015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瑶.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 赵博雄.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9]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条件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 李祥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10]河北省农业科技R&D资源配置研究[D]. 张黎明.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3209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农业科技资源系统结构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同阶段以及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四个学科的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函数方法分析农业科技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分布动态演变规律。3.2农业科技资源行业结构3.2.1细分行业投入的时序演变图3.1农业科研机构各行业财力投入变化趋势根据2005-2016年不同行业农业科研机构财力科技资源投入的变化趋势如图3.1所示,考察期间内全国四大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投入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种植业每年资金投入平均约占农业总投入的70%,在四个主体中所占投入比重较大。由于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从而使得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长,种植业也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种植业的资金投入从2005年的389.58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820.45万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05%,与其他三个主体相比较,种植业增长幅度最大,自2005年到2016年增长超过4倍,其中2014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尤为显著。由于传统养殖习惯、饲料短缺、养殖成本过高等一系列固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畜牧业缺少成本优势,生产难以维继。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动态的渐变过程,其科研投入也应遵循其经济规律,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市场供需状况来进行调整,使其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与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近年来,农业中的种植业比例偏高,林、牧、渔业产品比例较低的状况有所缓解,农业产业格局已经充分遵循市场导向型原则,各地区、各行业紧紧依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农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0.5左右,而从2013年出现急速下降,降至0.3435,说明在2013年地区差异有所缓解。3.2.2各行业投入的密度演变利用MATLAB软件选取高斯核函数分别绘制出31个省(区、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垦农机化在2005-2016年的核密度函数曲线,为清楚比较不同阶段演变情况,选取2005年、2008年、2011年以及2014年四个年份的核密度函数曲线来对农业投入的分布动态演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年份的比较,分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的核密度估计值及动态演变情况图3.2-图3.5。图3.231个省(区、市)种植业投入密度演变图3.2反映了全国31个省(区、市)种植业科技资金投入密度的分布演变情况。从整体来看,2005-2016年,密度函数中心随时间变化不断向右移动,峰值在逐步减小,说明种植业科技资金投入密度的总体水平在考察期内不断提高。从演变过程来看,与2005年相比,2008年密度函数中心向右移动,峰值大幅度降低,变化区间增加,双峰格局消失,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有所扩大,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2011年与2008年相比密度函数中心向右移动,峰值降低,核密度曲线更加流畅,变化区间增加明显,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继续扩大;相对于2011年,2014年密度函数中心缓慢向右移动并且峰值变化不大,略微出现双峰,变化区间继续增加,表明这一阶段投入密度的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且极化现象又开始显著。由于各省(市、区)在种植业这一方面所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的需求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种植业在各地区进展程度不尽一致,其次,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也会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地区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院校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 邵玉昆,王鸿飞,陆文升.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8(03)
[2]基于产出滞后性的农业科技投入DEA效率研究[J]. 董奋义,齐冰. 河南科学. 2018(05)
[3]农业主体行业科技财力投入分布演变分析[J]. 杨传喜,陶倩茹.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8(03)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探究[J]. 迪力努尔·阿布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8)
[5]基于熵值TOPSIS模型的我国区域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研究[J]. 杨传喜,王亚萌,张俊飚.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06)
[6]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袁宇,张嵩,周海霞. 农业科技管理. 2018(01)
[7]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张亦工,王梅,王晓红.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1)
[8]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效应研究[J]. 杨传喜,王亚萌. 科技和产业. 2018(01)
[9]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研究[J]. 邓敏慧,杨传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1)
[10]中国R&D机构科技投入与产出变动趋势分析[J]. 陈祺琪.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基于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 彭宇文.江南大学 2012
[2]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研究[D]. 魏丹.华中农业大学 2011
[3]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 杨传喜.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 叶良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哈尔滨地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平.吉林大学 2017
[2]甘肃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D]. 霍东斌.兰州大学 2016
[3]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及其效应差异分析[D]. 马逸群.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 杨建龙.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 张丽丽.浙江工商大学 2015
[6]福鼎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D]. 丁琳.福建农林大学 2015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瑶.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 赵博雄.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9]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条件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 李祥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10]河北省农业科技R&D资源配置研究[D]. 张黎明.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3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6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