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00:33
主观生存预期作为衡量个体预期寿命的一个指标,不仅与个体的生产生活有关,更对日趋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目前国内学界关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研究都是从客观指标来进行测算,关于微观层面的农村中老年人个体的主观生存预期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关于主观生存预期研究发现收入会影响个体的主观生存预期判断,本文结合中国数据来研究收入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并根据收入相对剥夺理论,运用多层回归模型来分析了3种不同的收入相对剥夺指数对我国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的梳理,并在收入相对剥夺理论和主观生存预期理论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模型。再利用2015年中国微观数据来展开实证分析,并加入了多个控制变量,诸如个体特征、ADL、就业状况、居住设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控制变量。最后对实证部分进行总结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发现:一是同一个村庄内,农村中老年人的收入越低,其受到的收入相对剥夺程度越高;二是收入对农村中老年人的主观生存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三是3种不同测度的收入相对剥夺指数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相对剥夺指数越高,其主观生存预期越...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1999年至2018年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分布
硕士学位论文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2018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人,比去年增加0.54%(见图1.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抚养比也呈逐年攀升的态势。2017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5.9%,2018年末达到了17%(见图1.2)。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为年青一代带来了巨大的抚养压力。按照2018年末的77586万人的就业人数,并以60岁及以上的人口作为退休人员计算,养活一个老年人口至少要3个就业人口。而在农村,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图1.1中国1999年至2018年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分布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图1.2我国1999年至2017年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相
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研究2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年轻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这加剧了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态势,并使得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精神生活质量堪忧。1.1.2农村中老年人收入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镇人口呈上升态势,而乡村人口为下降趋势(如图1.3所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总收入逐年增长态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成正比(如图1.4所示)。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并且2014年就突破10000元关口,但是在很多微观数据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人贫困也是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农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也应当引起重视。并且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每年的增长态势与可支配收入一样,2018年也达到了10000元以上,可见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图1.5所示),但是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在某些地区反而程度加深了。在社会保障领域,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一定的成绩,截至2018年末国家医保局统计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已达13038万人。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社会保障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在CHARLS数据分析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收入与支出差异较大。骆为祥(2016)发现2011年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占其支出的35%,收不抵支。并且样本中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到的政府转移支付的额度不高,新农合的保障力度有待增强。图1.31999年至2018年我国总人口数、城镇人口数及乡村人口数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观预期寿命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J]. 邹小秡,杨芊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2)
[2]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FS模型的实证研究[J]. 孙计领,王国成,凌亢. 经济学动态. 2018(06)
[3]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贫困缓解效应的性别差异[J]. 高翔,王三秀,杨华磊.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8(02)
[4]居住条件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 孙慧波,赵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分化、竞争与压力的代际传递——对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理解[J]. 杨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6]收入门槛、相对剥夺与老年人幸福感[J]. 白志远,亓寿伟. 财贸经济. 2017(05)
[7]中国公共卫生财政资源分配公平性研究——基于社会剥夺的视角[J]. 张敏,陈锐,李宁秀. 公共管理学报. 2009(03)
[8]社会群体多维剥夺感模型及应用[J]. 付允,牛文元. 中国管理科学. 2009(03)
[9]相对剥夺感:从横向到纵向——以城市退休老人对医疗保障体制转型的体验为例[J]. 王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J]. 郭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581719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1999年至2018年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分布
硕士学位论文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2018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人,比去年增加0.54%(见图1.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抚养比也呈逐年攀升的态势。2017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5.9%,2018年末达到了17%(见图1.2)。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为年青一代带来了巨大的抚养压力。按照2018年末的77586万人的就业人数,并以60岁及以上的人口作为退休人员计算,养活一个老年人口至少要3个就业人口。而在农村,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图1.1中国1999年至2018年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分布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图1.2我国1999年至2017年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相
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生存预期的影响研究2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年轻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这加剧了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态势,并使得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精神生活质量堪忧。1.1.2农村中老年人收入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镇人口呈上升态势,而乡村人口为下降趋势(如图1.3所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总收入逐年增长态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成正比(如图1.4所示)。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并且2014年就突破10000元关口,但是在很多微观数据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人贫困也是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农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也应当引起重视。并且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每年的增长态势与可支配收入一样,2018年也达到了10000元以上,可见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图1.5所示),但是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在某些地区反而程度加深了。在社会保障领域,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一定的成绩,截至2018年末国家医保局统计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已达13038万人。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社会保障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在CHARLS数据分析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收入与支出差异较大。骆为祥(2016)发现2011年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占其支出的35%,收不抵支。并且样本中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到的政府转移支付的额度不高,新农合的保障力度有待增强。图1.31999年至2018年我国总人口数、城镇人口数及乡村人口数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观预期寿命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J]. 邹小秡,杨芊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2)
[2]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FS模型的实证研究[J]. 孙计领,王国成,凌亢. 经济学动态. 2018(06)
[3]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贫困缓解效应的性别差异[J]. 高翔,王三秀,杨华磊.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8(02)
[4]居住条件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 孙慧波,赵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分化、竞争与压力的代际传递——对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理解[J]. 杨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6]收入门槛、相对剥夺与老年人幸福感[J]. 白志远,亓寿伟. 财贸经济. 2017(05)
[7]中国公共卫生财政资源分配公平性研究——基于社会剥夺的视角[J]. 张敏,陈锐,李宁秀. 公共管理学报. 2009(03)
[8]社会群体多维剥夺感模型及应用[J]. 付允,牛文元. 中国管理科学. 2009(03)
[9]相对剥夺感:从横向到纵向——以城市退休老人对医疗保障体制转型的体验为例[J]. 王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J]. 郭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58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8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