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政府政策对农牧民适应策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4 05:06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表现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且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尤其是作为农业主体的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此外,气候变暖导致的草场退化,极端天气频发都会对畜牧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作为农牧业生产的最小单元,一直以来农牧民受到的影响及其采取的适应策略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家庭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农牧民会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本情况以及受到的具体影响采取各种措施。从改变土地利用、调整管理措施、改变作物和畜牧制度和调整生计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适应。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气候变暖、降水不稳定以及灾害频发会直接给家庭生产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不充分的适应策略无法真正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从而给家庭造成巨大损失。气候变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断凸显,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政府从中央、部门到地方相继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适应政策,从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健康保障和减少贫困等领域出发,部门主流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合专门适应政策协同作用,共同提高我国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然而...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11图3-1研究区位图Figure3-1Studyarea3.2数据来源课题组于2018年7-8月对朋曲流域的定日县、定结县和聂拉木县通过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方法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文献研究结果以及此次调研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第一周为预调研,根据农牧民的回答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问卷内容,之后开始正式调研。首先,与当地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牧业状况以及交通情况等确定样本乡。其次,通过与乡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当地基本人口、交通等情况,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样本村。入户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与村长、会计等村干部及其他相关知情人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充分掌握该村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该村的人口、耕地、作物种植情况、牲畜养殖情况、气候变化情况、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政府补贴、支持政策情况等。其次,采用参与式农村调查评估方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农牧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发放705份农户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1份,问卷有效率99.43%。其中,定日县共调查11个村,获取有效问卷242份;定结县共调查8各村,获取有效问卷197份;聂拉木县共调查8个村,获取有效问卷262份。为确保调查问卷的质量,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及观察法等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多为户主,且年龄大多处于40-50岁之间,因此对家庭的各项情况掌握的较为清楚。其余家庭成员可对信息进行补充。为克服语言障碍,保证问卷信息的准确获得,调研过程共聘请了7名藏族学生作为语言翻译。每户问卷调查时间在1-2小时左右。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图5-1青稞示范项目区Fig.5-1Highlandbarleyprojectarea5.2开展农牧民培训农牧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实现的进度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西藏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并且促进西藏城乡一体化现代经济结构的构建进度。因此国家以及西藏自治区一直高度重视对农牧民的培训工作,2008年设立了农牧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自治区农牧民劳动技能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区农牧民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2008-2015年投入5.7亿元专门用于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培训。近年来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牧民培训体系与运行机制,并形成了以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内容体系。政府对农牧民技能技术培训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培训覆盖面也不断扩大。这对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农牧民增产增收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由于对自然条件过分依赖而面临挑战。农牧民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例如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农药的安全使用、动物疫病预防等,提升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既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也有利于降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样本农牧民中50.36%即353户家庭表示参与了村政府组织的农牧业技能培训讲座,并表示培训讲座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农牧业生产要点、新技术的采用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讲解。这对于提升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与应对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5.3建立专业合作社一直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制定并深入贯彻执行了?
本文编号:358786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11图3-1研究区位图Figure3-1Studyarea3.2数据来源课题组于2018年7-8月对朋曲流域的定日县、定结县和聂拉木县通过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方法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文献研究结果以及此次调研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第一周为预调研,根据农牧民的回答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问卷内容,之后开始正式调研。首先,与当地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牧业状况以及交通情况等确定样本乡。其次,通过与乡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当地基本人口、交通等情况,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样本村。入户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与村长、会计等村干部及其他相关知情人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充分掌握该村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该村的人口、耕地、作物种植情况、牲畜养殖情况、气候变化情况、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政府补贴、支持政策情况等。其次,采用参与式农村调查评估方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农牧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发放705份农户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1份,问卷有效率99.43%。其中,定日县共调查11个村,获取有效问卷242份;定结县共调查8各村,获取有效问卷197份;聂拉木县共调查8个村,获取有效问卷262份。为确保调查问卷的质量,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及观察法等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多为户主,且年龄大多处于40-50岁之间,因此对家庭的各项情况掌握的较为清楚。其余家庭成员可对信息进行补充。为克服语言障碍,保证问卷信息的准确获得,调研过程共聘请了7名藏族学生作为语言翻译。每户问卷调查时间在1-2小时左右。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图5-1青稞示范项目区Fig.5-1Highlandbarleyprojectarea5.2开展农牧民培训农牧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实现的进度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西藏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并且促进西藏城乡一体化现代经济结构的构建进度。因此国家以及西藏自治区一直高度重视对农牧民的培训工作,2008年设立了农牧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自治区农牧民劳动技能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区农牧民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2008-2015年投入5.7亿元专门用于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培训。近年来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牧民培训体系与运行机制,并形成了以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内容体系。政府对农牧民技能技术培训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培训覆盖面也不断扩大。这对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农牧民增产增收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由于对自然条件过分依赖而面临挑战。农牧民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例如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农药的安全使用、动物疫病预防等,提升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既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也有利于降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样本农牧民中50.36%即353户家庭表示参与了村政府组织的农牧业技能培训讲座,并表示培训讲座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农牧业生产要点、新技术的采用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讲解。这对于提升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与应对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5.3建立专业合作社一直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制定并深入贯彻执行了?
本文编号:3587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8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