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1:42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同时乡村衰退的“五化”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协调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现阶段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研究立题,以相关理论作为支撑,结合吉安市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现实状况,对吉安市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进行探究。首先对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选取12项关键指标,构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模型计算出村镇建设压力状态指数得分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指数得分,并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最后,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基于压力状态和承载状态的空间关系划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类型。结果表明:(1)吉安市村镇建设压力状态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间高,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2)村镇建设压力状态水平中等级和较低等级所占比重大。全市17.3%的乡镇压力状态处于低级水平,24.4%的乡镇处于较低级水平,40.8...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外村镇建设研究热点问题
6硕士学位论文(4)空间数据分析法。以空间分析为支撑,研究分析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关性。运用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村镇建设压力状态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1.4.2技术路线本研究首先收集和归纳了研究区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初步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梳理并加工,根据主要研究内容,综合分析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各项要素的空间特征,从中选取关键因子,按照主要研究方法构建相对完整和操作性强且适用于研究区域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模型,根据综合指数法模型计算出村镇建设压力状态指数得分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指数得分,并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基于压力状态和承载状态的空间关系划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通过总结以上研究结果为吉安市村镇建设过程提供有益思路。本文技术路线图如图1-2所示。图1-2技术路线
10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总面积为25283平方千米,处于赣江中游,全境南北长约218km,东西宽约208km,地理位置为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46]。东接抚州市和赣州市;西连湖南省和萍乡市;北靠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市及新余市;南邻赣州市[47](图2-1)。图2-1吉安市县级行政规划吉安市山体主要由西部的罗霄山脉和东部的雩山山脉构成,其中有武功山、万洋山、乐华山以及尖峰山等等,拥有众多名山峻岭,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盆地,整个地势由西南部边缘山地向东北部赣江谷地倾斜,且逐级降低。地貌属山地丘陵盆地,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盆地等七类地形,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7.59%、21.17%、17.86%、27.89%、7.53%和17.37%,其中低丘是境内面积最大(图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张静,宁凌,曹阳春. 生态经济. 2020(03)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杜海娥,李正,郑煜. 中国矿业. 2019(S2)
[3]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J]. 居尔艾提·吾布力,安瓦尔·买买提明,薛东前. 干旱区研究. 2019(06)
[4]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04)
[5]中国乡村地域类型及分区发展途径[J]. 周扬,郭远智,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03)
[6]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J]. 陈秧分,刘玉,李裕瑞. 地理研究. 2019(03)
[7]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王亮,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2)
[8]承载力协同发展视角下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 户艳领,褚建坤,刘少丹,任宁.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9]基于城市群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 林慧. 国土资源情报. 2018(04)
[10]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欧弢.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丘陵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D]. 刘明.西南大学 2016
[3]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D]. 黄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曾鸳.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 吴珠.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8761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外村镇建设研究热点问题
6硕士学位论文(4)空间数据分析法。以空间分析为支撑,研究分析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关性。运用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村镇建设压力状态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1.4.2技术路线本研究首先收集和归纳了研究区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初步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梳理并加工,根据主要研究内容,综合分析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各项要素的空间特征,从中选取关键因子,按照主要研究方法构建相对完整和操作性强且适用于研究区域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模型,根据综合指数法模型计算出村镇建设压力状态指数得分和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指数得分,并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基于压力状态和承载状态的空间关系划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通过总结以上研究结果为吉安市村镇建设过程提供有益思路。本文技术路线图如图1-2所示。图1-2技术路线
10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总面积为25283平方千米,处于赣江中游,全境南北长约218km,东西宽约208km,地理位置为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46]。东接抚州市和赣州市;西连湖南省和萍乡市;北靠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市及新余市;南邻赣州市[47](图2-1)。图2-1吉安市县级行政规划吉安市山体主要由西部的罗霄山脉和东部的雩山山脉构成,其中有武功山、万洋山、乐华山以及尖峰山等等,拥有众多名山峻岭,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盆地,整个地势由西南部边缘山地向东北部赣江谷地倾斜,且逐级降低。地貌属山地丘陵盆地,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盆地等七类地形,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7.59%、21.17%、17.86%、27.89%、7.53%和17.37%,其中低丘是境内面积最大(图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张静,宁凌,曹阳春. 生态经济. 2020(03)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杜海娥,李正,郑煜. 中国矿业. 2019(S2)
[3]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J]. 居尔艾提·吾布力,安瓦尔·买买提明,薛东前. 干旱区研究. 2019(06)
[4]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04)
[5]中国乡村地域类型及分区发展途径[J]. 周扬,郭远智,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03)
[6]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J]. 陈秧分,刘玉,李裕瑞. 地理研究. 2019(03)
[7]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王亮,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2)
[8]承载力协同发展视角下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 户艳领,褚建坤,刘少丹,任宁.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9]基于城市群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 林慧. 国土资源情报. 2018(04)
[10]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欧弢.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丘陵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D]. 刘明.西南大学 2016
[3]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D]. 黄洁.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曾鸳.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 吴珠.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8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9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