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确立与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5 18:47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确立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近年来,农民主体地位在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对农民主体地位这一主题展开广泛研究,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保障研究比较少,且多偏重于理论探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何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农民主体地位、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又受到哪些因素制约,以及如何进一步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949年后我国农民主体地位的情况进行历时性分析。此外,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Z村、Y村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民主体地位以及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保障问题。研究发现,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有关键性作用。但是,农民主体地位确立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在宏观层面,农民主体地位确立受到国家政策、地方政府的影响,并且,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和市场对农村的冲击也影响农民主体地位确立;在中观层面,农民主体地位确立受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和农村治理主体缺乏的影响;在...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研究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1949年后中国农民主体地位
第一节 农民主体地位的内涵
一、农民主体地位的含义
二、农民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主体地位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农民主体地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主体地位
二、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第三章 乡村振兴实践与农民主体地位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农民的关系
一、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二、乡村振兴要维护农民利益
三、乡村振兴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
一、Z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二、Y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三、Z村Y村对比分析
第三节 确立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农民当家作主
三、消除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 乡村振兴中保障农民主体地位途径
第一节 满足农民基本需要: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主要方面
一、优良教育资源需要的满足
二、优质医疗条件需要的满足
三、完备养老服务需要的满足
四、宜居生活环境需要的满足
第二节 深化体制改革: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制度支持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第三节 振兴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竞争力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协调政府、农民、市场三者之间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认识误区、比较优势与制度变革[J]. 陈友华,苗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2]村级治理的情境变化与转型路向——基于改善民生逻辑[J]. 吴业苗. 学术界. 2019(11)
[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主体地位研究[J]. 黄初清. 理论与当代. 2019(11)
[4]乡村振兴的问题情境与实践面向[J]. 吴业苗. 兰州学刊. 2019(11)
[5]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主体地位[J]. 刘刚. 西部论坛. 2019(05)
[6]习近平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J]. 钱正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04)
[7]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 李卫朝,王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8]习近平农民主体观理路探析[J]. 钱正武. 长白学刊. 2019(01)
[9]乡村振兴要振兴小农而非振兴资本[J]. 叶敬忠. 农村工作通讯. 2018(22)
[10]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变迁与经验[J]. 马池春,马华. 理论与改革. 2018(06)
硕士论文
[1]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研究[D]. 刘培功.江南大学 2015
[2]马克思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农民主体性研究[D]. 盘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的农民主体性研究[D]. 吕耀鹏.中南大学 2010
[4]“新农村建设”中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思考[D]. 李建良.华中科技大学 2007
[5]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保障[D]. 孙丽芸.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264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研究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1949年后中国农民主体地位
第一节 农民主体地位的内涵
一、农民主体地位的含义
二、农民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主体地位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
二、人民公社时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农民主体地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主体地位
二、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第三章 乡村振兴实践与农民主体地位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农民的关系
一、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二、乡村振兴要维护农民利益
三、乡村振兴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
一、Z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二、Y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地位
三、Z村Y村对比分析
第三节 确立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农民当家作主
三、消除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 乡村振兴中保障农民主体地位途径
第一节 满足农民基本需要: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主要方面
一、优良教育资源需要的满足
二、优质医疗条件需要的满足
三、完备养老服务需要的满足
四、宜居生活环境需要的满足
第二节 深化体制改革: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制度支持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第三节 振兴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竞争力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协调政府、农民、市场三者之间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认识误区、比较优势与制度变革[J]. 陈友华,苗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2]村级治理的情境变化与转型路向——基于改善民生逻辑[J]. 吴业苗. 学术界. 2019(11)
[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主体地位研究[J]. 黄初清. 理论与当代. 2019(11)
[4]乡村振兴的问题情境与实践面向[J]. 吴业苗. 兰州学刊. 2019(11)
[5]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主体地位[J]. 刘刚. 西部论坛. 2019(05)
[6]习近平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J]. 钱正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04)
[7]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 李卫朝,王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8]习近平农民主体观理路探析[J]. 钱正武. 长白学刊. 2019(01)
[9]乡村振兴要振兴小农而非振兴资本[J]. 叶敬忠. 农村工作通讯. 2018(22)
[10]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变迁与经验[J]. 马池春,马华. 理论与改革. 2018(06)
硕士论文
[1]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研究[D]. 刘培功.江南大学 2015
[2]马克思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农民主体性研究[D]. 盘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的农民主体性研究[D]. 吕耀鹏.中南大学 2010
[4]“新农村建设”中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思考[D]. 李建良.华中科技大学 2007
[5]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保障[D]. 孙丽芸.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2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6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