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和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4 14:41
农业是支持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环境承载力降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反过来约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农业生态效率持续降低。如何处理好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生态经济和经济地理相关的理论基础作为立足点,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1992~201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关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全国农业发展水平及协调度。首先,建立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SBM模型,对全国农业生态效率值及时空特征进行测算和分析。其次,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和分析了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时空格局。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阐述二者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最后,对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出有利于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本...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生态效率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1.2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耦合协调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
3.1 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
3.1.1 农业生态效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3.1.2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
3.2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
3.2.1 区域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3.2.2 各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3.3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变化
第四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4.1 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模型
4.1.1 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1.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
4.2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4.3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变化
4.4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第五章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
5.1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5.2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时序变化
5.3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变化
5.4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可能的创新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8-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J]. 侯孟阳,姚顺波. 地理学报. 2018(11)
[2]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J]. 赵雪雁,高志玉,马艳艳,陈欢欢,薛冰. 地理科学. 2018(05)
[3]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J]. 王录仓,武荣伟,梁炳伟,张钦,刘华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2)
[4]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 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 地理科学. 2015(09)
[5]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 于正松,李同昇,龙冬平,李献波,孙东琪. 地理科学. 2014(04)
[6]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J]. 刘应元,冯中朝,李鹏,丁玉梅. 经济地理. 2014(03)
[7]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 龙冬平,李同昇,苗园园,于正松. 地理学报. 2014(02)
[8]辽宁沿海地区用水效率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 盖美,王宇飞,马国栋,郝慧娟.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2)
[9]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J]. 潘丹,应瑞瑶. 生态学报. 2013(12)
[10]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J]. 张旺,周跃云,胡光伟. 地理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对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李红.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 林锦彬.福建农林大学 2018
[3]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与对策选择[D]. 王宝义.山东农业大学 2018
[4]三峡库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机制研究[D]. 刘玥.中国地质大学 2017
[5]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 丁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庞家幸.兰州大学 2016
[7]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 杜宇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 杨敬宇.兰州大学 2011
[9]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研究[D]. 袁军宝.兰州大学 2009
[10]农产品质量分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 赵卓.上海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研究[D]. 孙巧.江南大学 2019
[2]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 史静静.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9
[3]低碳视角下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刘丽钦.福建师范大学 2018
[4]黑龙江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 董一慧.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
[5]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丽影.江西财经大学 2017
[6]湖北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 夏斌.湖北大学 2017
[7]基于能值的大湘西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张艳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8]甘肃省金昌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武永强.兰州大学 2016
[9]江西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动态计量分析[D]. 梁小刚.江西财经大学 2015
[10]基于DEA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D]. 钟平英.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69730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生态效率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1.2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耦合协调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
3.1 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
3.1.1 农业生态效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3.1.2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
3.2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
3.2.1 区域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3.2.2 各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3.3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变化
第四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4.1 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模型
4.1.1 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1.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
4.2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4.3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变化
4.4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第五章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
5.1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5.2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时序变化
5.3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变化
5.4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可能的创新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8-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J]. 侯孟阳,姚顺波. 地理学报. 2018(11)
[2]2005~2014年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耦合研究[J]. 赵雪雁,高志玉,马艳艳,陈欢欢,薛冰. 地理科学. 2018(05)
[3]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J]. 王录仓,武荣伟,梁炳伟,张钦,刘华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2)
[4]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 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 地理科学. 2015(09)
[5]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 于正松,李同昇,龙冬平,李献波,孙东琪. 地理科学. 2014(04)
[6]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J]. 刘应元,冯中朝,李鹏,丁玉梅. 经济地理. 2014(03)
[7]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 龙冬平,李同昇,苗园园,于正松. 地理学报. 2014(02)
[8]辽宁沿海地区用水效率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 盖美,王宇飞,马国栋,郝慧娟.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2)
[9]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J]. 潘丹,应瑞瑶. 生态学报. 2013(12)
[10]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J]. 张旺,周跃云,胡光伟. 地理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对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李红.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 林锦彬.福建农林大学 2018
[3]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与对策选择[D]. 王宝义.山东农业大学 2018
[4]三峡库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机制研究[D]. 刘玥.中国地质大学 2017
[5]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 丁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庞家幸.兰州大学 2016
[7]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 杜宇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 杨敬宇.兰州大学 2011
[9]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研究[D]. 袁军宝.兰州大学 2009
[10]农产品质量分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 赵卓.上海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研究[D]. 孙巧.江南大学 2019
[2]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 史静静.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9
[3]低碳视角下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刘丽钦.福建师范大学 2018
[4]黑龙江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 董一慧.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
[5]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丽影.江西财经大学 2017
[6]湖北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 夏斌.湖北大学 2017
[7]基于能值的大湘西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张艳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8]甘肃省金昌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武永强.兰州大学 2016
[9]江西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动态计量分析[D]. 梁小刚.江西财经大学 2015
[10]基于DEA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D]. 钟平英.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6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6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