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配给的减贫效应与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18 01:39
我国扶贫工作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扶贫脱贫的工作依然呈现出较为严峻的局势,并且进入到了关键冲刺阶段,因此扶贫工作仍不能懈怠。其中金融扶贫作为最重要的扶贫政策,其对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信贷配给作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其对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更加需要重点关注。本篇文章主要以农业信贷配给作为出发点,探索农业信贷可能影响农村贫困的有关路径,并且运用普通面板模型、GMM动态面板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提出合适的能够优化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路径的有关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农业信贷配给程度与农村贫困状况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同时也存在具有负相关关系的特殊情况,需要视不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在一定情况下,单纯提高农业贷款的规模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并不明显。第三,农业贷款对于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时滞效应,并不是立即发挥作用的。第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拓展农业机械化等各项措施对于减缓农村贫困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最...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信贷配给和贫困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信贷配给的概念与度量
2.1.1 信贷配给的概念
2.1.2 信贷配给的产生与度量
2.2 贫困的定义、度量与减贫效应
2.2.1 贫困的定义
2.2.2 贫困的度量
2.2.3 减贫效应
2.3 信贷配给理论及发展
2.3.1 信用可获性理论
2.3.2 均衡与非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2.3.3 隐含性信贷合约理论
2.3.4 不完全信息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业信贷配给及农村贫困状况的历史演进与现状描述
3.1 中国农业信贷配给历史演进
3.1.1 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状况分析
3.1.2 农业贷款状况分析
3.1.3 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
3.2 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历史演进
3.2.1 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3.2.2 贫困状况的地区差异分析
第四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机制分析
4.1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直接影响机制分析
4.1.1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融资需求
4.1.2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业风险抵御
4.1.3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业技术更新
4.2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间接影响机制分析
4.2.1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发展
4.2.2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民收入分配
第五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1.1 指标选取
5.1.2 模型构建
5.2 面板数据检验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Granger因果检验
5.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3.1 简单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分析
5.3.2 动态面板GMM模型估计与分析
5.3.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与分析
第六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的优化路径分析
6.1 研究结论
6.2 优化路径分析
6.2.1 构建差别化的金融支农体系,优化农村信贷结构
6.2.2 完善抵押贷款资信体系,提高农业贷款使用效率
6.2.3 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银保合作模式
6.2.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力资本投入
6.2.5 健全农业推广技术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更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18415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信贷配给和贫困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信贷配给的概念与度量
2.1.1 信贷配给的概念
2.1.2 信贷配给的产生与度量
2.2 贫困的定义、度量与减贫效应
2.2.1 贫困的定义
2.2.2 贫困的度量
2.2.3 减贫效应
2.3 信贷配给理论及发展
2.3.1 信用可获性理论
2.3.2 均衡与非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2.3.3 隐含性信贷合约理论
2.3.4 不完全信息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业信贷配给及农村贫困状况的历史演进与现状描述
3.1 中国农业信贷配给历史演进
3.1.1 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状况分析
3.1.2 农业贷款状况分析
3.1.3 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
3.2 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历史演进
3.2.1 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3.2.2 贫困状况的地区差异分析
第四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机制分析
4.1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直接影响机制分析
4.1.1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融资需求
4.1.2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业风险抵御
4.1.3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业技术更新
4.2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间接影响机制分析
4.2.1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发展
4.2.2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民收入分配
第五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1.1 指标选取
5.1.2 模型构建
5.2 面板数据检验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Granger因果检验
5.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3.1 简单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分析
5.3.2 动态面板GMM模型估计与分析
5.3.3 面板门限模型估计与分析
第六章 农业信贷配给减贫的优化路径分析
6.1 研究结论
6.2 优化路径分析
6.2.1 构建差别化的金融支农体系,优化农村信贷结构
6.2.2 完善抵押贷款资信体系,提高农业贷款使用效率
6.2.3 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银保合作模式
6.2.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力资本投入
6.2.5 健全农业推广技术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更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1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1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