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村庄腐败的制度运行现状研究 ————以甘青宁三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31 22:30
近些年,国家逐步加大农村的支持力度,大量的转移支付和项目入村,涉农惠农扶贫资金逐年增多,部分村干部借助其双重代理身份贪污腐败,侵害国家和农民利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剧社会矛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如何在积极反腐倡廉的基础上实施适合村庄发展的治理措施,彻底铲除村庄腐败所寄生的腐败土壤,重塑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确保村庄健康发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其中选举是自治的基础,决策是自治的关键,管理是自治的根本,监督是自治的保证。民主监督作为村民自治的闭环部分,在抑制村庄腐败上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完善的又一个成果,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核心职能是监督村务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全体村民赋予其监督权,需要对全体村民负责。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逐步提高村民民主意识、规范村庄权力,解决危害农民切身利益的村庄腐败问题,加快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当下中国一个既重要又现实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甘青宁三个省份的村庄腐败特征,寻找村庄腐败的内在运行逻辑。深入甘青宁地区13个村庄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村民自治
1.2.2 村级民主监督
1.2.3 村庄腐败
1.3 研究问题、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理论基础
1.4.1 制度分析
1.4.2 行为分析
1.4.3 IAD分析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运行现状
2.1 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的应用规则
2.1.1 主要政策及制度设置
2.1.2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化规范
2.1.3 应用规则模型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现实分析
2.2 村务监督委员会行动舞台分析
2.2.1 行动舞台
2.2.2 行动情景
2.2.3 行动者
2.3 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运行路径
2.4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腐败制度运行过程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及工具
3.3.1 资料收集
3.3.2 分析方法与工具
3.4 编码方案一
3.4.1 开放编码
3.4.2 主轴编码
3.4.3 选择编码
3.5 编码方案二
3.5.1 开放编码
3.5.2 主轴编码
3.5.3 选择编码
3.6 信度与效度检验
3.6.1 编码信度检验
3.6.2 编码效度检验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特征呈现
4.1.1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特征呈现
4.1.2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逻辑分析
4.2 甘青宁地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村庄腐败现状
4.2.1 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现状
4.2.2 主体素质与意识形态
4.2.3 村镇两级工作事务
4.2.4 村务监督委员会与腐败
4.3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抑制腐败运行过程
4.3.1 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监督
4.3.2 相互合作实现监督联结
4.3.3 制度设置保障监督权力
4.3.4 相互作用抑制村庄腐败
4.4 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村庄腐败的不足表现
4.4.1 监督不充分,难以合作
4.4.2 监督力度弱,难以联结
4.4.3 保障制度缺失、不完善
4.4.4 制度走偏,难以抑制腐败
4.5 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对策建议
4.5.1 制度层面规范与优化
4.5.2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4.5.3 优化成员素质与针对性培训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6127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村民自治
1.2.2 村级民主监督
1.2.3 村庄腐败
1.3 研究问题、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理论基础
1.4.1 制度分析
1.4.2 行为分析
1.4.3 IAD分析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运行现状
2.1 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的应用规则
2.1.1 主要政策及制度设置
2.1.2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化规范
2.1.3 应用规则模型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现实分析
2.2 村务监督委员会行动舞台分析
2.2.1 行动舞台
2.2.2 行动情景
2.2.3 行动者
2.3 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运行路径
2.4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腐败制度运行过程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及工具
3.3.1 资料收集
3.3.2 分析方法与工具
3.4 编码方案一
3.4.1 开放编码
3.4.2 主轴编码
3.4.3 选择编码
3.5 编码方案二
3.5.1 开放编码
3.5.2 主轴编码
3.5.3 选择编码
3.6 信度与效度检验
3.6.1 编码信度检验
3.6.2 编码效度检验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特征呈现
4.1.1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特征呈现
4.1.2 甘青宁地区村庄腐败逻辑分析
4.2 甘青宁地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村庄腐败现状
4.2.1 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现状
4.2.2 主体素质与意识形态
4.2.3 村镇两级工作事务
4.2.4 村务监督委员会与腐败
4.3 IAD框架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抑制腐败运行过程
4.3.1 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监督
4.3.2 相互合作实现监督联结
4.3.3 制度设置保障监督权力
4.3.4 相互作用抑制村庄腐败
4.4 村务监督委员会抑制村庄腐败的不足表现
4.4.1 监督不充分,难以合作
4.4.2 监督力度弱,难以联结
4.4.3 保障制度缺失、不完善
4.4.4 制度走偏,难以抑制腐败
4.5 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对策建议
4.5.1 制度层面规范与优化
4.5.2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4.5.3 优化成员素质与针对性培训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2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