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舟山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27 00:42
2012年我国启动了闲散青少年社会融入示范项目,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其中的试点地之一,由于该地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这些闲散青少年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除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对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发展而言有重要意义,对此,舟山市各方面以建立社会教育机制为突破口,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农村闲散青少年进行教育帮扶。结合实际情况,文章将以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为切入点,了解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行做法及不足,针对不足探寻社会教育中的有效对策。文章以六部分对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在绪论中引出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背景及意义,搜集与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确定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界定农村闲散青少年为6-25岁,具有“不在学”、“无职业”、“无人管教”等特征的群体,阐述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并通过对社会教育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使文章的理论部分更加严谨。第三部分:以舟山农村地区闲散青少年为主体,通过实地走访、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该群体的家庭生活、朋辈交友、学习观念、专业技...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文献述评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与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内涵及其外延
2.1.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内涵
2.1.2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外延
2.2 社会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2.2.1 社会教育的内涵
2.2.2 社会教育的特征
2.3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教育理论
2.3.2 治理与善治理论
2.3.3 基层社会治理理论
第三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现状及其外部成因——以舟山为例
3.1 我国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概况
3.2 舟山现有农村闲散青少年调查数据
3.2.1 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基本现状
3.2.2 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分布特征
3.3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外部成因
3.3.1 学校方面
3.3.2 家庭方面
3.3.3 社会方面
3.3.4 农村方面
第四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4.1 当前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索
4.1.1 舟山的实践探索
4.1.2 其他地区的社会教育实践探索
4.2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体尚未形成合力
4.2.2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4.2.3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4.2.4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载体不够丰富
4.2.5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政策保障亟待加强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策建议
5.1 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社会教育共同体
5.1.1 多元协同治理的逻辑起点
5.1.2 多元协同机制的现实应用
5.2 建立人才培引机制,壮大社会教育人才队伍
5.2.1 人才培引机制的重要性
5.2.2 人才培引机制的现实应用
5.3 探索新型筹资机制,夯实社会教育财力保障
5.3.1 社会教育资金筹措方面的经验借鉴
5.3.2 建立社会教育的新型资金筹措机制
5.4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社会教育帮扶效果
5.4.1 现代教育手段的类型
5.4.2 现代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5.5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营造社会教育良好氛围
5.5.1 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5.5.2 组织体制的形成与规范
5.5.3 营造共同帮扶良好氛围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本文编号:3965102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文献述评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与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内涵及其外延
2.1.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内涵
2.1.2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外延
2.2 社会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2.2.1 社会教育的内涵
2.2.2 社会教育的特征
2.3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教育理论
2.3.2 治理与善治理论
2.3.3 基层社会治理理论
第三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现状及其外部成因——以舟山为例
3.1 我国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概况
3.2 舟山现有农村闲散青少年调查数据
3.2.1 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基本现状
3.2.2 舟山农村闲散青少年群体分布特征
3.3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外部成因
3.3.1 学校方面
3.3.2 家庭方面
3.3.3 社会方面
3.3.4 农村方面
第四章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4.1 当前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探索
4.1.1 舟山的实践探索
4.1.2 其他地区的社会教育实践探索
4.2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体尚未形成合力
4.2.2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4.2.3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4.2.4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载体不够丰富
4.2.5 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政策保障亟待加强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农村闲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策建议
5.1 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社会教育共同体
5.1.1 多元协同治理的逻辑起点
5.1.2 多元协同机制的现实应用
5.2 建立人才培引机制,壮大社会教育人才队伍
5.2.1 人才培引机制的重要性
5.2.2 人才培引机制的现实应用
5.3 探索新型筹资机制,夯实社会教育财力保障
5.3.1 社会教育资金筹措方面的经验借鉴
5.3.2 建立社会教育的新型资金筹措机制
5.4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社会教育帮扶效果
5.4.1 现代教育手段的类型
5.4.2 现代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5.5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营造社会教育良好氛围
5.5.1 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5.5.2 组织体制的形成与规范
5.5.3 营造共同帮扶良好氛围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本文编号:3965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96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