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护工社会风险调查分析与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2 12:24

  本文关键词: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财经大学》 2011年

我国护工社会风险调查分析与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阎怡红  

【摘要】:护工行业在社会分工的细化与社会需要下应运而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护工这一群体在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却处于弱势,社会保障政策应惠及更多社会成员,因此不能忽视对这类群体的关注。 在护工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发放社会调查表的方法,收集了护工的基本生存状况,根据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了解护工自身权益仍然存在缺失的方面,并对护工群体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风险做了分类归纳,同时阐释了护工的社会风险的抵御能力。在户籍制度尚未改革的前提下将护工群体分为城市与农村两部分进行探讨和研究,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的理论支持和我国护工权益保障模式的实践经验,发现目前护工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最后对如何继续深化护工培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农民籍护工社会保险转续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减少护工劳动权益保障风险应遵循公平性与普遍性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深化培训并弱化陪护风险应保证培训过程持续化、培训内容专业化、提升护工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护工强制参加社会保险应当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指导作用,同时城市籍护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转移续接政策的不断改进为流动性极强的护工的社会保险连续性缴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护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不仅要有政府的支持,工会组织的建立和非营利组织的介入可以使对护工的保护更加多元化。依靠专业组织做为保障,促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地发挥功能,最终达到为护工权益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出一些值得参考的研究成果的目标,以更好地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权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47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17
  • 1.1 护工问题的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标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11-14
  • 1.3.1 研究对象11-13
  • 1.3.2 研究内容13-14
  • 1.4 研究前提与假设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1.5.1 文献资料法15
  • 1.5.2 理论分析法15
  • 1.5.3 社会调查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15
  • 1.6 研究创新15-17
  • 第2章 护工社会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理论基础17-22
  • 2.1 护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7-19
  • 2.1.1 公平与效率理论17-18
  • 2.1.2 有效需求理论18-19
  • 2.2 护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社会学理论基础19-22
  • 2.2.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19-20
  • 2.2.2 需求层次理论20-22
  • 第3章 护工问题相关政策与文献的概述分析22-28
  • 3.1 国外相关问题的政策概述22-24
  • 3.2 国内关于护工问题的文献概述24-26
  • 3.3 国内外关于护工问题的政策与文献分析26-28
  • 第4章 我国护工群体的权益风险状况调查分析28-34
  • 4.1 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28-29
  • 4.2 护工群体的个人显性健康风险调查29-31
  • 4.2.1 护工面临疾病感染的风险29-30
  • 4.2.2 护工劳动强度大30
  • 4.2.3 护工家庭负担沉重30-31
  • 4.3 护工群体的隐性劳动保障风险调查31-34
  • 4.3.1 护工培训工作规范程度不够31-32
  • 4.3.2 护工选择脱离护工协会及其原因32-34
  • 第5章 我国护工群体抵御社会风险能力分析34-41
  • 5.1 城市籍护工参保状况分析34-37
  • 5.1.1 买断工龄,终止社会保险费用缴纳34-35
  • 5.1.2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35-36
  • 5.1.3 失业保险待遇水平36-37
  • 5.2 农村籍护工参保状况分析37-41
  • 5.2.1 农村籍护工参保水平37
  • 5.2.2 户籍制度带来的护工权益保障风险37-39
  • 5.2.3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39-41
  • 第6章 降低护工劳动权益保障风险的几点措施与建议41-50
  • 6.1 护工权益保障应遵循的原则41-42
  • 6.1.1 公平性与普遍性原则41
  • 6.1.2 协调发展原则41
  • 6.1.3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41-42
  • 6.2 深化培训并弱化病区陪护风险42-43
  • 6.2.1 培训过程持续化42
  • 6.2.2 培训内容专业化42-43
  • 6.2.3 提升职业社会认同度43
  • 6.3 护工强制性参加社会保险43-48
  • 6.3.1 公共财政政策发挥指导作用43-44
  • 6.3.2 提高城市籍护工的参保率44-45
  • 6.3.3 提高农村籍护工的参保率45-47
  • 6.3.4 外来护工社会保险转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47-48
  • 6.4 护工群体劳动权益的多元化保障48-50
  • 6.4.1 加强政府组织的保障作用48
  • 6.4.2 工会组织的保障作用48-49
  • 6.4.3 非营利组织辅助护工行业持续发展49-50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0-51
  • 附录: 专业护工个人情况调查表51-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丙奎;;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J];理论参考;2007年04期

    2 刘秀芳;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07期

    3 张学军;;以福建省立医院为例谈护工的社会角色与组织管理[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北京:成立全国首家护工工会[J];工友;2009年07期

    5 李蕾;;病区护工管理工作的实践与认识[J];哈尔滨医药;2009年01期

    6 杨宜勇;辛小柏;谭永生;邢伟;;全国统一社保关系转续办法的基本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7 田泉;福利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9期

    8 方芳;;护士长对护工统一管理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10期

    9 于慧利;王淑婕;徐学才;;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32期

    10 邓大松,方晓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J];经济评论;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作昂;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4 董烈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罗御;罗晴;;农民工问题的哲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6 李瑞;蒋成凤;;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农民工思想问题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7 史锦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8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杜毅;王孔敬;;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类实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10 安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保障水平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陈娆;周云;赵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8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周常青;;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与思考——以宁乡县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猛;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先忠;建筑企业人工成本上扬对企业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真;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义,郭生练,熊立华,雒征;大坝安全评价的可接受风险研究与评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2 孙景淼;推进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6期

    3 段春玉,石伟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2期

    4 林治芬;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联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5 谭樱芳;;由农民工退保谈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于传玲;推进大连市再就业工程的理论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钱大东;关于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02期

    8 李海霞;对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与评价——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例[J];调研世界;2004年10期

    9 李琳;;从制度上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玲;;促进就业: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言军;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争亚;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桂华;张亮;;农村人口流动和其对“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带来问题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01期

    2 江波;;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姜丽萍,应晓华,沈裕彭,陈文,蒋敏,卢宪中;温州市不同社会经济特征职工对补充医保的意愿参保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年06期

    4 曲绍旭;刘旭东;;辽宁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情况考察——以桓仁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陈养保;浅谈影响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的因素[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10期

    6 裘小民;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10期

    7 邱晓丹;1992-2002年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5年02期

    8 王占霞;;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康萍;;浅析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J];青春岁月;2010年22期

    10 齐红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问题分析[J];理论界;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新;;北京社会保障水平、问题与对策[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张学超;江春梅;;办好合作医疗 服务农民群众[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晖;;我国寿险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丽萍;;建立健全黑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A];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C];2004年

    5 文伟;;起付线的设置与取消[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6 胡务;;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研究——四川省的个案分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7 张跃华;何文炯;;政策性农房保险、社会福利与绩效评估——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499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晓安;;建立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国胜;;2009-2010年贵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状况分析报告[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永健;;乡村新合作医疗改革如何走出困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叶润蓓;[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记者 苏同敏 通讯员 邓春茂;[N];陕西日报;2010年

    3 苏静静 林锁园;[N];温州日报;2010年

    4 杨连 王雪威;[N];河北日报;2011年

    5 记者 马全祥 通讯员 张蕊 崔建琴;[N];北京社会报;2008年

    6 ;[N];中国保险报;2008年

    7 董继强;[N];金昌日报;2008年

    8 记者张蔚、通讯员周日任;[N];柳州日报;2009年

    9 钱月婷 吴淑婷 石恒飞;[N];蚌埠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陈成智;[N];海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俊;小规模农户农业保险参保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永求;中国养老保险扩面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李新平;医疗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OECD国家的经验和启示[D];南开大学;2013年

    5 王成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多元互动[D];南开大学;2013年

    6 李朝晖;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叶宁;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模拟与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8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龚勋;武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适宜缴费水平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囝囡;美国农业保险制度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婷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高家钰;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雅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农民参保意愿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蒙丽珍;东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情况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秋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成丽;不同补贴方式下农业保险的福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闫婷婷;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8 王丽芬;农民参与新农保制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玲;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程珵;漯河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