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利还是恩赐——从历史角度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5-11-06 老年人健康网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
CAJ全文下载
分享到:
作 者: 黄凯
来 源: 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
摘 要: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上海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改善城市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这一制度自实施以来,对保障上海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最后的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衡量个人及家庭贫困状况的标准,根据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来制定,是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有悖于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果设置过高,则会导致就业人员的不满情绪,增加财政的负担,出现像欧洲部分国家面临的福利病现象,劳动者不愿意就业,对经济的增长起抑制作用,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标准进行现状分析;其次研究当前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标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讨论建立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策,建立计量模型,并对上海市当期及未来四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实证计算预测;最后对完善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包括国内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述评与本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标准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现行低保标准偏低。第四部分是建立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策,按照近十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的最符合计量经济模型为:低保标准=1216.9+0.586人均食品支出-0.037人均GDP+0.057职工平均工资,进一步说明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量并没有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贫困者未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立最优低保标准=1216.9+0.586人均食品支出+0.057职工平均工资,并通过此模型预测未来四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五部分为对完善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关 键 词:
学位级别: 硕士
所属学科馆:
社会科学馆
公安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18
一、国内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现状
10-14
二、研究意义
14-16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6-18
第二章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标准现状分析
18-30
一、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分析
18-25
二、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状分析
25-30
第三章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0-37
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概念界定
30-31
二、上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原因分析
31-37
第四章 建立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策
37-49
一、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
37-41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本测算方法
41-44
三、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证分析
44-49
第五章 完善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49-52
一、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9
二、科学优化标准的分析与测评体系
49-50
三、实行分档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0
四、构建综合性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50-52
第六章 结束语
52-53
参考文献
53-60
后记
60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北京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2] 姚金琢 ,杨道杰;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线测算方法之研究[J];财贸研究;1994年01期[3] 曾庆久,毕于榜;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4] 高清辉;;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5] 李博;;贫困线测定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8年02期[6] 廖宇航;夏开云;;中国城镇贫困的福利经济学思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7] 胡瑾;;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4期[8]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低保政策评析——以辽宁省的个案研究为例[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9] 高灵芝;;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视野中城市低保对象退保难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10] 朱海玲;;城镇居民贫困线的测定[J];管理科学文摘;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葛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2] 上官厚兵;福利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3] 雷清海;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4] 吴稼稷;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5] 刁俊强;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析论[D];西南大学;2008年[6] 郭光韬;甘肃省农村低保制度完善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7]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8] 李东杰;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9] 李楠楠;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10] 吴文明;呼和浩特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2]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3] 白晓荣,廉桂萍;内蒙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0期[4] 陈晓玲;;建立农村低保档案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8年02期[5] 北京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6] 尹志刚;中国的城市新贫困人群(上)[J];百科知识;2001年09期[7] 尹志刚;中国的城市新贫困人群(下)[J];百科知识;2001年10期[8] 杨华;试论社会保障法的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9] 杨立雄;社会保障:权利还是恩赐——从历史角度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10] 赵曦;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葛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2] 上官厚兵;福利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3] 雷清海;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4] 吴稼稷;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5] 刁俊强;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析论[D];西南大学;2008年[6] 郭光韬;甘肃省农村低保制度完善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7]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8] 李东杰;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9] 李楠楠;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10] 吴文明;呼和浩特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2]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3]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5]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8]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9]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10]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蒋诗媛;我国柑橘产业化中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3]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4]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5]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6]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7]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8]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9]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10] 周晨冰;基于农民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牛漫兰;;安徽省自然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2]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3] 周晓唯;周兴燕;;我国慈善事业运作主体的制度选择——基于声誉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4]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5]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6]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8]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9]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10]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前10篇[1] ;围绕大局 关注民生 编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J];中国民政;2007年08期[2]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正式建立[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1期[3] ;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22期[4] 王宁;姜凡;;各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有效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06期[5] 舒雨;;情暖巴蜀——四川省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纪实[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3期[6] 娜仁图雅;孙晶;;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7] 崔凤;杜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身份化”探析[J];江海学刊;2010年06期[8] 于滨;中央加大城市解困力度[J];瞭望;2001年47期[9] 王磊;;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08年06期[10] ;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2]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3] 曲大维;城市贫困救助的福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4] 杨奇志;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5] 徐小飞;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6]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7] 王维刚;中国医药产业成长特征与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8] 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9]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10]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党晓锋;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2] 顾娜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3] 李晓;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4] 王蛟飞;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5] 陈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6] 刘媛;甘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度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7] 黄凯;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8] 徐娟娟;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9] 滕莉;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10] 禚蕾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定与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周腊梅;赵栋昌;;对贵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2] 郝琳;;浅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足及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3] 肖芝泉;赵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来自湖南省的调研[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4] 孙睿;;我国城镇低保标准适时跟进联动制度设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5] 李兴华;;“最低生活保障金”已成为城镇贫困居民家庭的生活支柱——来自西宁市110户贫困居民家庭情况的调查[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6] 李争;冯中朝;;对新形势下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7] 张奇林;;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述评[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8] 孙鑫;;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统筹分析[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9] 刘家凯;杨若召;;建立和完善广西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10] 刘士平;;“低保”立法中的权利意识缺失分析[A];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数字图书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生活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上一篇:护理学论文
下一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利还是恩赐——从历史角度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6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