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3:17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经济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作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财富再分配的手段,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财力是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总之,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是决定和反作用的关系。 本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趋势进行预测。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数据,对全国31省市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前五名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新疆、辽宁,并对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有助于全面客观的了解我国地区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综合的评价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对全国31省市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前五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依据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数据,对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正相关关系。在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和总储蓄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促进居民消费作用不明显,反而与储蓄成正相关关系。表明“引致退休效应”强于“资产替代效应”,促进了社会总储蓄的增加。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引起消费乏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入手,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通过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的“推拉效应”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远远小于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不明显。同时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大,表明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对国民财富的再分配的作用。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愈加明显。从经济角度看,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能否实现良性的互动将是社会保障改革的目的所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是两个大的综合体的互动,二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必然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会继续推动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 推拉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8
  • 1.1.1 研究背景13-16
  • 1.1.2 研究的意义16-18
  • 1.2 研究方法18-19
  • 1.3 文献综述19-21
  • 1.3.1 社会保障水平定义19
  • 1.3.2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19-21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1-24
  • 1.4.1 主要研究内容21-22
  • 1.4.2 研究思路22-24
  • 第二章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理论研究24-33
  • 2.1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24-26
  • 2.1.1 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理论24
  • 2.1.2 社会保障水平率24-25
  • 2.1.3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25-26
  • 2.2 经济发展理论26-28
  • 2.2.1 经济增长理论26
  • 2.2.2 经济发展理论26-27
  • 2.2.3 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27-28
  • 2.3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28-31
  • 2.3.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28
  • 2.3.2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28-29
  • 2.3.3 “动力真空”理论29-30
  • 2.3.4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理论30-31
  • 2.4 小结31-33
  • 第三章 度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及其构建33-49
  • 3.1 度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33
  • 3.2 度量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33-35
  • 3.2.1 构建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原则34
  • 3.2.2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34-35
  • 3.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及趋势分析35-49
  • 3.3.1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现状及趋势分析35-39
  • 3.3.2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及趋势39-44
  • 3.3.3 社会保障发展系数44-46
  • 3.3.4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和评价46-49
  • 第四章 我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49-74
  • 4.1 我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49-50
  • 4.2 我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分析50-64
  • 4.2.1 地区社会保险覆盖率50-53
  • 4.2.2 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53-60
  • 4.2.3 老年人口比重60-61
  • 4.2.4 最低工资占月平均工资的比重61-63
  • 4.2.5 城镇万人社区服务设施数63-64
  • 4.3 我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64-74
  • 4.3.1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因子分析64-73
  • 4.3.2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比较分析73-74
  • 第五章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74-107
  • 5.1 经济发展的含义74
  • 5.2 经济发展指标的构建74-107
  • 5.2.1 指标构建的原则74-75
  • 5.2.2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75-98
  • 5.2.3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分析98-107
  • 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107-126
  • 6.1 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107-109
  • 6.1.1 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因子综合得分的相关性分析107-109
  • 6.2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109-120
  • 6.2.1 社会保障水平对储蓄的影响109-114
  • 6.2.2 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14-120
  • 6.3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推拉关系”研究120-126
  • 6.3.1 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推拉效应”的理论120-122
  • 6.3.2 “推拉效应”的实证分析122-126
  • 第七章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126-133
  • 7.1 调整社会保障支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126-127
  • 7.1.1 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率,以实现与经济增长相协调126
  • 7.1.2 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26-127
  • 7.2 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社会保障和经济协调发展127-129
  • 7.2.1 调整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27-128
  • 7.2.2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128-129
  • 7.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储蓄129
  • 7.4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居民消费129-130
  • 7.5 完善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130-133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133-135
  • 8.1 总结133-134
  • 8.1.1 研究结论133-134
  • 8.1.2 研究的不足134
  • 8.2 展望134-135
  • 参考文献135-1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39-140
  • 致谢140-1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平;;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及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缪青,陈孟平,龚明;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与指标设计[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3 刘钧;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穆怀中;转轨时期社会保障水平确立的基本立意[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08期

5 卞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及相关指标探析[J];东疆学刊;2007年02期

6 李惠武;;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分析及总体评价[J];广东经济;2007年07期

7 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斌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及与经济发展的匹配[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4期

9 秦唏;;关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8年17期

10 李晓青;关于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4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