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保障制度的幸福效应

发布时间:2017-04-05 14:00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的幸福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风险的日益加剧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主观生活感受,如何设计适当合理并且成效卓著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降低对风险的恐慌以提升整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完备且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的积极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城乡间协调发展等众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在既有的关于幸福经济学的文献中,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因为社会保障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又能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加上社会保障的幸福效应受到年龄、地区、户籍及收入等控制变量的影响,本文以验证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这一假设为基础,来研究两者的关系,希望找出改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这将会为我国建立以幸福感为导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指引。本文采用CGSS(2010)大样本微观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保障的确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正相关性。并且通过分项分析和分群体分析本文有了其他发现。首先,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分别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医疗保险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高于养老保险。此外,按照被访问者所处的地域,将样本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居民两个子样本;再按照CGSS问卷中的问卷类型将被访问者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子样本;再次,根据被访问者家庭收入是否达到平均收入将其分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两个子样本;最后,按照被访问者2009年周岁年龄将居民样本分为60岁以下的样本和大于包括等于60岁的样本。分别对以上子样本进行ordered probit回归,得到结论:第一,社会保障对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大于中西部;第二,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城市;第三,社会保障对低收入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第四,与60岁以上的群体比较,对于60岁以下的人群,社会保障对于其幸福感的影响更强。这些发现将对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方向的社会保障体制改进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在坚持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国民幸福。第二、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保证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第三、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本土特征。第四、注重与参保者之间的交流,建立反馈机制,提升社会保障诉求能力。并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善:第一,进行横向扩展,完备社会保障项目,达到全面化,并提高其整合度;第二,突出重点社会保障项目的建设,以快速有效的提升整体的国民福利;第三,缩小社会保障群体间的差距,增加社会保障受益覆盖度;第四,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SWB) 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Ordered Probi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引言10
  • 1.2 研究背景10-13
  • 1.2.1 来自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11-12
  • 1.2.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3.3 研究框架14-15
  • 1.4 研究意义15-16
  • 2 文献综述16-23
  • 2.1 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16-18
  • 2.1.1 社会保障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2.1.2 国内社会保障建设的研究17-18
  • 2.2 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18-21
  • 2.2.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18-19
  • 2.2.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9
  • 2.2.3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19-21
  • 2.3 社会保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1-22
  • 2.4 小结22-23
  • 3 理论分析及理论假设23-25
  • 3.1 理论分析23-24
  • 3.1.1 社会保障具有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23
  • 3.1.2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社会保障中的体现23-24
  • 3.2 理论假设24-25
  • 4 回归模型25-30
  • 4.1 回归模型25
  • 4.2 变量定义25-27
  • 4.2.1 居民主观幸福感(happiness)25-26
  • 4.2.2 社会保障(medicare、pension和social_security)26
  • 4.2.3 控制变量26-27
  • 4.3 数据来源统计描述27
  • 4.4 数据的统计描述27-30
  • 5 实证分析30-38
  • 5.1 基本结果分析30-33
  • 5.2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分项结果分析33-34
  • 5.3 分群体结果分析34-38
  • 6 结论38-42
  • 6.1 结论38-39
  • 6.2 对策建议39-42
  • 6.2.1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39
  • 6.2.2 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式39-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德良;强化市场经济支柱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J];浙江统计;2001年05期

2 郑功成,郑秉文,闫新生,王宗凡,晓波;社会保障路在何方——关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话[J];人民论坛;2001年08期

3 丁立华;;转轨时期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04期

4 齐洪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探析[J];人口与经济;2002年S1期

5 孙迎芬;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江苏商论;2002年10期

6 赵子祥;制度比较可鉴 理论务实可用──评《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03期

7 曲向前;建立健全市场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曾德海,贾明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计划与市场;2002年06期

9 崔敏;筑起市场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谈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的必要性[J];江苏统计;2002年02期

10 杨文杰,韦玮;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政策[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勇;;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2 朱宏良;;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孟宏斌;;陕西小城镇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李毓矩;;浅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春娟;;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经验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仪贞;;论现阶段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刘沂江;刘德军;;试论完善贵州省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贾志刚;;从“二元特征”到“覆盖城乡”——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童菲;;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德云;石钟毓;冯玉梅;邱敏;宫锡强;李珊;;山东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国;做好四个“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莱芜日报;2005年

2 双玉;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完善和加强[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3 党继红;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N];太原日报;2005年

4 王全臣;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石[N];新乡日报;2005年

5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姜欧;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N];哈尔滨日报;2007年

6 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 吕斌;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 黄小慧;以公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8 河北大学研究生院社会保障专业 赵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N];今日信息报;2008年

9 黄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10 记者 顾荣 实习生 杨立军;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造福广大被征地农民[N];西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张军;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传蛟;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刘苓玲;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韩经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庄志杰;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威;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廷皓;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张鹏 ;欧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5年

3 牟高飞;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矛盾分析模式的探讨及矛盾解决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邢玉红;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5 叶龙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玉龙;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完善[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森;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蒋颖;重庆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风险防范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刘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杨刘保;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实施中人的尊严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的幸福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87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