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8:37
生存权是中国人权事业建设的重点,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人权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物质环境和人们认知水平发生了新变化,生存权作为基本人权和利益诉求也被赋予了一些新内涵,在此前提下,以科学的理论对生存权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与生存权的一般内涵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不仅包括最低限度的物质基础内容,同时也包括最低限度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保护人民生存自由、维护人民生存平等、保障人民生存利益、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实现人民生存价值,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并非各种权利的简单集合,其基础意义十分特殊,相当具有中国特色。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文章选题开始,对选题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做出说明。第二部分从概念梳理入手,结合生存权理论的一般定义,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概念。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理论溯源,主要包括五个内容,即中国古代先贤对生存价值所形成的智慧,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生存权思想,马克思主义生存权思想,毛泽东生存权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思想。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说明及其意义
(二) 本文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的方法及其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概念
(一) 生存权的一般定义辨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定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理论溯源
(一) 中国古代生存权思想
(二) 中国近代生存权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生存权思想
(四) 毛泽东生存权思想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思想
1.邓小平生存权思想
2.江泽民生存权思想
3.胡锦涛生存权思想
4.习近平生存权思想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理论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主体是人民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内容是人民的生存需要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性质兼具两面性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价值在于维护生命的意义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在人权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生存权与生命权、发展权
2.生存权与自由权、平等权
3.生存权与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权
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保障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保障的物质之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保障的制度之维
1.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实现生存权的前提
2.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生存权的基础
3.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现生存权的途径
4.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生存权的重点
5.科学的生态环境制度是实现生存权的关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范畴[J]. 陈佑武. 人权. 2015(01)
[2]生存权概念的批判与重建[J]. 龚向和. 学习与探索. 2011(01)
[3]论生存权的保护领域和实现途径[J]. 汪进元. 法学评论. 2010(05)
[4]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J]. 上官丕亮.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01)
[5]生存权的广义与狭义[J]. 马岭. 金陵法律评论. 2007(02)
[6]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 上官丕亮.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6)
[7]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J]. 郭道晖. 政法论坛. 2004(02)
[8]论人权的几个对应范畴[J]. 吕世伦,薄振峰. 金陵法律评论. 2004(01)
[9]关于人的生存权的哲学思考[J]. 侯依成.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10]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硕士论文
[1]生存权的法哲学解析[D]. 龚向田.中南大学 2007
[2]生存权:免于匮乏的权利[D]. 丁艳波.厦门大学 2007
[3]论生存权及其法律保障[D]. 刘玉庆.中国政法大学 2005
[4]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D]. 胡大伟.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0196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说明及其意义
(二) 本文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的方法及其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概念
(一) 生存权的一般定义辨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定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理论溯源
(一) 中国古代生存权思想
(二) 中国近代生存权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生存权思想
(四) 毛泽东生存权思想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思想
1.邓小平生存权思想
2.江泽民生存权思想
3.胡锦涛生存权思想
4.习近平生存权思想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理论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主体是人民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内容是人民的生存需要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性质兼具两面性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价值在于维护生命的意义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在人权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生存权与生命权、发展权
2.生存权与自由权、平等权
3.生存权与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权
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的保障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保障的物质之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权保障的制度之维
1.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实现生存权的前提
2.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生存权的基础
3.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现生存权的途径
4.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生存权的重点
5.科学的生态环境制度是实现生存权的关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范畴[J]. 陈佑武. 人权. 2015(01)
[2]生存权概念的批判与重建[J]. 龚向和. 学习与探索. 2011(01)
[3]论生存权的保护领域和实现途径[J]. 汪进元. 法学评论. 2010(05)
[4]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J]. 上官丕亮.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01)
[5]生存权的广义与狭义[J]. 马岭. 金陵法律评论. 2007(02)
[6]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 上官丕亮.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6)
[7]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J]. 郭道晖. 政法论坛. 2004(02)
[8]论人权的几个对应范畴[J]. 吕世伦,薄振峰. 金陵法律评论. 2004(01)
[9]关于人的生存权的哲学思考[J]. 侯依成.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10]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硕士论文
[1]生存权的法哲学解析[D]. 龚向田.中南大学 2007
[2]生存权:免于匮乏的权利[D]. 丁艳波.厦门大学 2007
[3]论生存权及其法律保障[D]. 刘玉庆.中国政法大学 2005
[4]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D]. 胡大伟.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0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15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