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视角下失独家庭的重新定位——基于失独与丁克人群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23:45
本文从失独人群和丁克人群的概念界定、主要特征、养老需求问题以及社会对这两类人群的关注度与社会定位、评价等方面进行粗浅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类人群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没有子女,都面临着无子女养老的境况。从养老需求角度,两类人群可以定位为同一类群体,即无子女人群。对无子女群体的研究有助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更有益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善。
【文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07)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失独人群与丁克人群对比
(一)概念及界定对比
(二)主要特征对比
(三)养老需求对比
三、结论
四、理论支撑与思考
五、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内容:中国文化的影响(英文)[J]. 张宇迪,贾晓明,杨玉婷,修代明,Andreas Maercker.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2]丁克人群及其家庭的界定与分类研究[J]. 周裕东. 青少年学刊. 2019(02)
[3]边缘情境与边缘人格的互构:失独者边缘化路径的逻辑分析[J]. 刘烨.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1)
[4]基于微博研究失独者意义世界及影响因素[J]. 廖梓均,林是琦,宋新明,刘明明,赵晓蕾,陈贵斌,才汇荃,汪昕宇,朱廷劭,刘天俐. 人口与发展. 2018(06)
[5]对丁克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的思考[J]. 孟纳纳. 改革与开放. 2016(16)
[6]论失独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及其集体行动风险[J]. 徐晓军,胡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7]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2001-2016年的研究文献[J]. 陈文华. 老龄科学研究. 2016(06)
[8]失独家庭的多重困境及消减路径研究——基于“风险—脆弱性”的分析框架[J]. 向德平,周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6)
[9]失独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 李帮彬. 商. 2014(03)
[10]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J]. 张冬毛. 求索. 2006(07)
本文编号:3213139
【文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07)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失独人群与丁克人群对比
(一)概念及界定对比
(二)主要特征对比
(三)养老需求对比
三、结论
四、理论支撑与思考
五、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内容:中国文化的影响(英文)[J]. 张宇迪,贾晓明,杨玉婷,修代明,Andreas Maercker.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2]丁克人群及其家庭的界定与分类研究[J]. 周裕东. 青少年学刊. 2019(02)
[3]边缘情境与边缘人格的互构:失独者边缘化路径的逻辑分析[J]. 刘烨.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1)
[4]基于微博研究失独者意义世界及影响因素[J]. 廖梓均,林是琦,宋新明,刘明明,赵晓蕾,陈贵斌,才汇荃,汪昕宇,朱廷劭,刘天俐. 人口与发展. 2018(06)
[5]对丁克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的思考[J]. 孟纳纳. 改革与开放. 2016(16)
[6]论失独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及其集体行动风险[J]. 徐晓军,胡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7]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基于2001-2016年的研究文献[J]. 陈文华. 老龄科学研究. 2016(06)
[8]失独家庭的多重困境及消减路径研究——基于“风险—脆弱性”的分析框架[J]. 向德平,周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6)
[9]失独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 李帮彬. 商. 2014(03)
[10]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J]. 张冬毛. 求索. 2006(07)
本文编号:3213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1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