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治安组织“志愿失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12:20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需要依赖多元社会治安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社会治安组织作为治安治理的重要主体是指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为目标,依法建立从事非营利性治安行政业务并接受政府监督、指导和管理的各类社会组织,其主要形式包括自治性社会治安组织、志愿性社会治安组织和中介性社会治安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合法性、专职性和辅助性特征。社会治安组织在我国由来已久,然而真正有规模化和体系化的社会治安组织活动开端于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我国社会治安组织迎来了发展繁荣期,逐渐成为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基础力量,丰富了我国社会治安主体的构成。研究我国社会治安组织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多元社会主体,发挥社会治安主体在治安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动员群众参与治安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地缓解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密切警民关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治安需求的现实需要。但社会治安组织作为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缺陷的必然选择,其发展困境也逐渐凸显,表现出“志愿失灵”问题。我国社会治安组织的“志愿失灵”问题,在认识性偏差上表现出管控色彩明显,社会认同度不高,服务效果难以评估;在结构性失衡上表现...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可能创新之处
1.2.1 研究意义
1.2.2 可能创新之处
1.3 研究现状
1.3.1 社会治安组织相关研究述评
1.3.2 “志愿失灵”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参与治安治理的社会治安组织
2.1 社会治安组织的概念辨析
2.2 社会治安组织的主要形式
2.2.1 自治性社会治安组织
2.2.2 志愿性社会治安组织
2.2.3 中介性社会治安组织
2.3 社会治安组织的基本特征
2.3.1 非政府性
2.3.2 非营利性
2.3.3 合法性
2.3.4 专职性
2.3.5 辅助性
2.4 社会治安组织的主要功能
2.4.1 发挥治安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2.4.2 动员群众参与治安治理的重要载体
2.4.3 缓解警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2.4.4 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
2.4.5 满足多样化治安需求的有效举措
2.5 本章小结
3 治安治理的理论基础
3.1 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3.2 从治安管理到治安治理的变迁
3.3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理论
3.3.1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3.3.2 志愿失灵理论
3.3.3 治理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述评
3.4 本章小结
4 社会治安组织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和困境
4.1 社会治安组织的认识性偏差
4.1.1 组织管控色彩明显
4.1.2 社会认同度不高
4.1.3 服务效果难以评估
4.2 社会治安组织的结构性失衡
4.2.1 外部结构比例失调
4.2.2 内部结构不均衡
4.3 社会治安组织的体制性障碍
4.3.1 法律法规不健全
4.3.2 配套政策滞后
4.3.3 管理体制的制约
4.4 社会治安组织的发展性困境
4.4.1 资金不充裕
4.4.2 人员不专业
4.4.3 监督不健全
4.5 本章小结
5 社会治安组织参与治安治理的路径选择
5.1 坚持社会治安组织独立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5.1.1 改革登记制度
5.1.2 构建法律法规体系
5.2 明确社会治安组织社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
5.2.1 完善政府评估体系
5.2.2 建立自我评估体系
5.2.3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5.3 注重社会治安组织创新性与先进性的协调
5.3.1 加大政府对社会治安组织的引导与扶持
5.3.2 构建社会治安组织人员培养与管理体系
5.3.3 拓宽社会治安组织资金来源渠道
5.4 本章小结
6 社会治安组织参与治安治理的机制构建——以“红枫义警”为例
6.1 “红枫义警”实践探索的主要经验
6.1.1 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初步形成
6.1.2 相对合理的资金财务制度逐渐完善
6.1.3 较为完备的人员培养模式逐步展开
6.2 “红枫义警”的反思和展望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42456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可能创新之处
1.2.1 研究意义
1.2.2 可能创新之处
1.3 研究现状
1.3.1 社会治安组织相关研究述评
1.3.2 “志愿失灵”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参与治安治理的社会治安组织
2.1 社会治安组织的概念辨析
2.2 社会治安组织的主要形式
2.2.1 自治性社会治安组织
2.2.2 志愿性社会治安组织
2.2.3 中介性社会治安组织
2.3 社会治安组织的基本特征
2.3.1 非政府性
2.3.2 非营利性
2.3.3 合法性
2.3.4 专职性
2.3.5 辅助性
2.4 社会治安组织的主要功能
2.4.1 发挥治安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2.4.2 动员群众参与治安治理的重要载体
2.4.3 缓解警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2.4.4 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
2.4.5 满足多样化治安需求的有效举措
2.5 本章小结
3 治安治理的理论基础
3.1 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3.2 从治安管理到治安治理的变迁
3.3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理论
3.3.1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3.3.2 志愿失灵理论
3.3.3 治理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述评
3.4 本章小结
4 社会治安组织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和困境
4.1 社会治安组织的认识性偏差
4.1.1 组织管控色彩明显
4.1.2 社会认同度不高
4.1.3 服务效果难以评估
4.2 社会治安组织的结构性失衡
4.2.1 外部结构比例失调
4.2.2 内部结构不均衡
4.3 社会治安组织的体制性障碍
4.3.1 法律法规不健全
4.3.2 配套政策滞后
4.3.3 管理体制的制约
4.4 社会治安组织的发展性困境
4.4.1 资金不充裕
4.4.2 人员不专业
4.4.3 监督不健全
4.5 本章小结
5 社会治安组织参与治安治理的路径选择
5.1 坚持社会治安组织独立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5.1.1 改革登记制度
5.1.2 构建法律法规体系
5.2 明确社会治安组织社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
5.2.1 完善政府评估体系
5.2.2 建立自我评估体系
5.2.3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5.3 注重社会治安组织创新性与先进性的协调
5.3.1 加大政府对社会治安组织的引导与扶持
5.3.2 构建社会治安组织人员培养与管理体系
5.3.3 拓宽社会治安组织资金来源渠道
5.4 本章小结
6 社会治安组织参与治安治理的机制构建——以“红枫义警”为例
6.1 “红枫义警”实践探索的主要经验
6.1.1 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初步形成
6.1.2 相对合理的资金财务制度逐渐完善
6.1.3 较为完备的人员培养模式逐步展开
6.2 “红枫义警”的反思和展望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42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34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