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14: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弱有所扶”被正式写进报告。残疾人是社会结构中有着相当大数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加大对残疾人的扶助是今后民生领域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弱有所扶”涉及问题较多,其中社会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既是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弱”,也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弱”;既是要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扶”,也是要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扶”,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这项事业不仅能够使残疾人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且有利于体现出社会公平正义。我们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应该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社会,当然也包括广大残疾人在内。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现实状况,对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为核心,在新时代背景下,侧重于残疾人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一般性保障的“弱”与“扶”的分析与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面临着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足、城乡之间...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涵
一、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论
二、社会公平理论
三、弱势群体社会保护理论
四、权利理论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依据及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依据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新时代“弱有所扶”的要求
四、新时代残疾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
第二节 新时代下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精神
二、有利于弘扬“扶危救困”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有利于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四、有利于根据新时代要求扎实做好“弱有所扶”工作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成就、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的成就
一、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残疾人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建立
第二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地区差距较大
二、供需矛盾突出
三、资金投入少,筹措不畅
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足
第三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面临问题的成因
一、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二、“弱有所扶”理念落后
三、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四、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对策思考
第一节 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原则
二、坚持“保障”与“开发”并举原则
三、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
四、坚持“他助”与“自助”结合原则
第二节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顶层设计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二、明确政府在“弱有所扶”中的职责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四、完善残疾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第三节 发挥社会参与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中的积极作用
一、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保障模式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
三、拓展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功能
四、缓解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
第四节 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扶”能力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三、建立自信自强信念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家本位到需要本位: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目标定位转向[J]. 刘婧娇.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7)
[2]弱有所扶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陈慈英. 中国民政. 2018(12)
[3]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1978—2017[J]. 庞文,张蜀缘. 残疾人研究. 2018(02)
[4]新历史条件下“弱有所扶”: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林闽钢. 理论探讨. 2018(01)
[5]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 崔东艳. 中国市场. 2017(24)
[6]论习近平的劳动人道主义思想[J]. 黄逸超,黄云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17(02)
[7]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解读—从赫勒对弗洛姆人学理论的批判谈起[J]. 颜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8]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从人道主义的延续性说起[J]. 奚从清. 残疾人研究. 2016(03)
[9]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当代视角[J]. 张海迪. 残疾人研究. 2016(02)
[10]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下的残疾人研究[J]. 张九童. 残疾人研究. 2015(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 王宵前.南京大学 2013
[2]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 梁德友.南京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朝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晶.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残疾人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D]. 李忆特.山东大学 2015
[3]新时期党和政府改善残疾人民生政策的研究[D]. 王利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关于残疾人全面发展问题研究[D]. 龚潇.江南大学 2015
[5]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价值研究[D]. 李程.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黄高伟.南京大学 2011
[7]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视域[D]. 袁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8]论政府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角色定位[D]. 杨圣洁.华东政法大学 2010
[9]英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研究[D]. 岳晨.中国人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6361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涵
一、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论
二、社会公平理论
三、弱势群体社会保护理论
四、权利理论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依据及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依据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新时代“弱有所扶”的要求
四、新时代残疾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
第二节 新时代下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精神
二、有利于弘扬“扶危救困”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有利于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四、有利于根据新时代要求扎实做好“弱有所扶”工作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成就、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的成就
一、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残疾人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建立
第二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地区差距较大
二、供需矛盾突出
三、资金投入少,筹措不畅
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足
第三节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面临问题的成因
一、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二、“弱有所扶”理念落后
三、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四、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弱有所扶”对策思考
第一节 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原则
二、坚持“保障”与“开发”并举原则
三、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
四、坚持“他助”与“自助”结合原则
第二节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的顶层设计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二、明确政府在“弱有所扶”中的职责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四、完善残疾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第三节 发挥社会参与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弱有所扶”中的积极作用
一、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保障模式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
三、拓展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功能
四、缓解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
第四节 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扶”能力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三、建立自信自强信念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家本位到需要本位: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目标定位转向[J]. 刘婧娇.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7)
[2]弱有所扶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陈慈英. 中国民政. 2018(12)
[3]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1978—2017[J]. 庞文,张蜀缘. 残疾人研究. 2018(02)
[4]新历史条件下“弱有所扶”: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林闽钢. 理论探讨. 2018(01)
[5]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 崔东艳. 中国市场. 2017(24)
[6]论习近平的劳动人道主义思想[J]. 黄逸超,黄云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17(02)
[7]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解读—从赫勒对弗洛姆人学理论的批判谈起[J]. 颜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8]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从人道主义的延续性说起[J]. 奚从清. 残疾人研究. 2016(03)
[9]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当代视角[J]. 张海迪. 残疾人研究. 2016(02)
[10]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下的残疾人研究[J]. 张九童. 残疾人研究. 2015(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 王宵前.南京大学 2013
[2]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 梁德友.南京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朝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晶.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残疾人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D]. 李忆特.山东大学 2015
[3]新时期党和政府改善残疾人民生政策的研究[D]. 王利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关于残疾人全面发展问题研究[D]. 龚潇.江南大学 2015
[5]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价值研究[D]. 李程.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黄高伟.南京大学 2011
[7]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视域[D]. 袁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8]论政府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角色定位[D]. 杨圣洁.华东政法大学 2010
[9]英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研究[D]. 岳晨.中国人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6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43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