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01:44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系统不断完成着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在演化过程的各个节点都有可能发生突变,当这种突变不适应城市的正常发展时,就会演化为对城市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城市病”。而随着目前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即将进入“城市病”的爆发期,在这一环境下,健康城市成为治理“城市病”的一个好选择。从健康城市角度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机制,进而引导城市系统良好运行以满足人的健康和福祉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对耦合与协调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目前学术界对健康城市系统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关系的研究,对健康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内涵、交互耦合机制及耦合过程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当前,重庆市处于磨合耦合阶段,环境与经济的耦合关系对重庆市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经济效率与环境质量的相互作用;同时这一时期社会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心,公平保障、公共服务与环境管理是提升重庆市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度的关键方向。同时重庆市健康城市系统整体处于极限发展阶...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市系统耦合发展的实际状态,适时的施加外部驱动力,能够加快系统耦合发展的有序运行。2.2.3系统耦合论在健康城市系统中的作用系统耦合理论是综合运用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理论来研究系统要素相互耦合及反馈的机制理论。系统耦合后,功能结构都会重新组合,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系统耦合的紧密程度、合理度以及外界条件[106]。系统的耦合可能会经历耦合和解耦两个过程。系统耦合后会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具有新功能的复合系统。若复合系统解耦,各子系统又会恢复原状,成为独立的系统。健康城市系统的耦合与解耦过程如图2.2所示。图2.2健康城市系统耦合进化和解耦过程Fig.2.2TheCouplingEvolutionandDecouplingProcessofHealthyUrbanSystems
2健康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理论研究152.3健康城市耦合协调的内涵分析2.3.1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涵义与目标①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涵义快速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功能的有效运行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挑战,为应对这一危机,健康城市理念应运而生。1970年代健康城市提出至今,其概念已经从公共卫生领域理念转向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其内涵也从促进人群健康[107],扩展到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多元内涵[108-112]。基于“满足人在城市中的需要”这一基本主题[113],结合Hancock健康城市理论模型,健康城市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城市整体运行良好,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该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二是社会、经济、环境形成的复合系统整体协调;三是城市系统的发展要满足不同阶段人不同的需求。健康城市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之间通过反馈机制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通过诊断、调整、完善,形成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结构功能体的过程。健康城市系统协调则是指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通过反馈机制保持良性耦合,使得健康城市系统各个维度、各种要素及其结构处于互相协调的状态,最终使各种不同的要素和力量都服务于健康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满足不同阶段人的需求。图2.3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内涵分析Fig.2.3TheConnotationAnalysisofCouplingCoordinationinHealthyUrbanSyste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发展研究[J]. 彭博,方虹,李静,尤怀墨,方思然. 生态经济. 2017(10)
[2]“医共体”:让群众家门口放心看病[J]. 曾珍,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17(31)
[3]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制度创新体系研究[J]. 曾智洪.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5)
[4]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力机制[J]. 孙健夫,阎东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过程、表现及原因[J]. 张桂文,任成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 张雅婷,姚晓玲.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S1)
[7]新常态发展观刍议[J]. 李卓芳.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8]河南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动态耦合评价——基于云模型的研究[J]. 李新杰.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5(05)
[9]发展型福祉视域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动态演化[J]. 王圣云,罗玉婷,许双喜.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7)
[10]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分析[J]. 唐晓丹,仇方道,朱传耿,张纯敏,姚晓蔚.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生态脆弱区矿业EEES耦合协同发展研究[D]. 付书科.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秦云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系统发展模式的复杂性理论与应用[D]. 田井涛.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6400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市系统耦合发展的实际状态,适时的施加外部驱动力,能够加快系统耦合发展的有序运行。2.2.3系统耦合论在健康城市系统中的作用系统耦合理论是综合运用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理论来研究系统要素相互耦合及反馈的机制理论。系统耦合后,功能结构都会重新组合,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系统耦合的紧密程度、合理度以及外界条件[106]。系统的耦合可能会经历耦合和解耦两个过程。系统耦合后会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具有新功能的复合系统。若复合系统解耦,各子系统又会恢复原状,成为独立的系统。健康城市系统的耦合与解耦过程如图2.2所示。图2.2健康城市系统耦合进化和解耦过程Fig.2.2TheCouplingEvolutionandDecouplingProcessofHealthyUrbanSystems
2健康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理论研究152.3健康城市耦合协调的内涵分析2.3.1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涵义与目标①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涵义快速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功能的有效运行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挑战,为应对这一危机,健康城市理念应运而生。1970年代健康城市提出至今,其概念已经从公共卫生领域理念转向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其内涵也从促进人群健康[107],扩展到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多元内涵[108-112]。基于“满足人在城市中的需要”这一基本主题[113],结合Hancock健康城市理论模型,健康城市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城市整体运行良好,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该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二是社会、经济、环境形成的复合系统整体协调;三是城市系统的发展要满足不同阶段人不同的需求。健康城市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之间通过反馈机制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通过诊断、调整、完善,形成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结构功能体的过程。健康城市系统协调则是指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通过反馈机制保持良性耦合,使得健康城市系统各个维度、各种要素及其结构处于互相协调的状态,最终使各种不同的要素和力量都服务于健康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满足不同阶段人的需求。图2.3健康城市系统耦合协调的内涵分析Fig.2.3TheConnotationAnalysisofCouplingCoordinationinHealthyUrbanSyste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发展研究[J]. 彭博,方虹,李静,尤怀墨,方思然. 生态经济. 2017(10)
[2]“医共体”:让群众家门口放心看病[J]. 曾珍,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17(31)
[3]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制度创新体系研究[J]. 曾智洪.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5)
[4]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力机制[J]. 孙健夫,阎东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过程、表现及原因[J]. 张桂文,任成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 张雅婷,姚晓玲.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S1)
[7]新常态发展观刍议[J]. 李卓芳.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8]河南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动态耦合评价——基于云模型的研究[J]. 李新杰.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5(05)
[9]发展型福祉视域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动态演化[J]. 王圣云,罗玉婷,许双喜.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7)
[10]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分析[J]. 唐晓丹,仇方道,朱传耿,张纯敏,姚晓蔚.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生态脆弱区矿业EEES耦合协同发展研究[D]. 付书科.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秦云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系统发展模式的复杂性理论与应用[D]. 田井涛.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45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