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社会保障研讨会(通讯)”观点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06 20:4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思考我国如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契机。郑功成教授主持召开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社会保障"研讨会(通讯),对疫情防控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进行了深入研讨。参会学者认为,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保障民生、安定社会、助力经济恢复等重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但亦暴露出现行制度不成熟、政策边界不够清晰、个别地区对困难及特殊群体关注不足、慈善运行失序、部分应急性政策可能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对此,与会者提出了深化社保改革和优化社会保险、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慈善等制度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社会保障评论. 2020,4(02)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妥善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1. 社会保障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机制。
2. 应急性政策要分类、分级精准实施。
3. 将符合制度发展基本规律的应急性政策转变为稳定的制度安排。
二、加快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治理体制
1. 将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进行定位,提升整体治理能力。
2. 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3.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 坚定目标,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5.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
6.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 持续关注患者后期保障,逐步向健康保险战略转型。
三、社会救助要兜住底线,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 扩大社会救助尤其是临时救助的覆盖面,确保不出现陷入绝境的现象。
2. 加强对分散供养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疫情防控与照料帮扶,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3. 将相关服务纳入救助体系。
4. 发挥就业救助的积极功能。
四、建立应对突发重大灾难的慈善应急机制
1. 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慈善的认识高度,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中。
2. 着力培育和不断提升慈善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能力。
3. 尽快调整、优化慈善事业的结构。
4.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型社会组织,使之成为社会保障服务向社区延伸的组织载体。
5. 健全慈善监督机制,加大打击网络慈善募捐犯罪的范围和力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民众诉求及应对策略研究[J]. 薛维娜,杨星. 卫生软科学. 2021(11)
[2]跨界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保障应急机制构建思路[J]. 孙哲,李宝怀. 领导科学. 2021(20)
[3]全面深化医保改革:进展、挑战与纵深推进[J]. 郑功成. 行政管理改革. 2021(10)
[4]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保障应急政策评价与优化——基于PMC指数模型[J]. 封铁英,南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5]基于渐进决策视角的危机应对型政策制定过程分析[J]. 高婷婷,崔开昌. 科学与管理. 2021(06)
[6]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治理的历史变迁、政策逻辑与路径方向[J]. 陈兴怡,翟绍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7]中国临时救助制度的法学检视[J]. 韩君玲.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2)
[8]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影响[J]. 封进,赵发强.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1)
本文编号:3573135
【文章来源】:社会保障评论. 2020,4(02)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妥善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1. 社会保障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机制。
2. 应急性政策要分类、分级精准实施。
3. 将符合制度发展基本规律的应急性政策转变为稳定的制度安排。
二、加快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治理体制
1. 将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进行定位,提升整体治理能力。
2. 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3.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 坚定目标,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5.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
6.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 持续关注患者后期保障,逐步向健康保险战略转型。
三、社会救助要兜住底线,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 扩大社会救助尤其是临时救助的覆盖面,确保不出现陷入绝境的现象。
2. 加强对分散供养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疫情防控与照料帮扶,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3. 将相关服务纳入救助体系。
4. 发挥就业救助的积极功能。
四、建立应对突发重大灾难的慈善应急机制
1. 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慈善的认识高度,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中。
2. 着力培育和不断提升慈善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能力。
3. 尽快调整、优化慈善事业的结构。
4.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型社会组织,使之成为社会保障服务向社区延伸的组织载体。
5. 健全慈善监督机制,加大打击网络慈善募捐犯罪的范围和力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民众诉求及应对策略研究[J]. 薛维娜,杨星. 卫生软科学. 2021(11)
[2]跨界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保障应急机制构建思路[J]. 孙哲,李宝怀. 领导科学. 2021(20)
[3]全面深化医保改革:进展、挑战与纵深推进[J]. 郑功成. 行政管理改革. 2021(10)
[4]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保障应急政策评价与优化——基于PMC指数模型[J]. 封铁英,南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5]基于渐进决策视角的危机应对型政策制定过程分析[J]. 高婷婷,崔开昌. 科学与管理. 2021(06)
[6]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健康治理的历史变迁、政策逻辑与路径方向[J]. 陈兴怡,翟绍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7]中国临时救助制度的法学检视[J]. 韩君玲.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2)
[8]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影响[J]. 封进,赵发强.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1)
本文编号:3573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57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