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22:31
自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再到2017年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反映出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时代。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与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有所不同,更加应当以居民所需和居民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在本篇论文中,笔者以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为切入点,着力研究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探讨治理主体多元化、创新治理手段、如何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领域的补充。其中,本论文主要以管理学知识理论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理论、第三部门理论等理论为主要理论,借助文献资料法,进行相关文献梳理;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方式;案例分析法,对现实生活中实际案例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我们应当利用现今的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治理手段;更加明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管理者队伍,政府、党组织、农村居民以及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相互协作;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政府财政投入加大的情况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农村居民的...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第3章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情况调查设计与分析23布人群外,剩余的其他职业占比是最大的32.9%。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自由职业者或者说是未就业者,甚至是退休待业者的人群占比可能会较大,在社区治理中,如何调动这部分人群参与社区治理,这十分值得我们思考。表3-8受调查者职业分布情况Table3-8OccupationalDistributionoftheRespondents职业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农民5925.925.9外出务工人员208.834.7企业职工2310.044.7经商125.350.0教师3917.167.1其他7532.9100.0总计228100.0-3.5.2本区治理情况分析3.5.2.1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此次调查中,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如图3-1所示。可以从该表所示数据中得出:住房及水电设施、治安管理、教育发展、就业情况、卫生医疗、养老扶助、人际关系、网络设施、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以及文化娱乐这11项内容的满意程度主要都分布在“一般”和“满意”这两个区间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河北省的农村社区治理相对来说是成功的,是较符合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但是,也有部分人群是不满意的,那么如何增强这种心理满足感,如何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与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或者说如何完善农村社区治理领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图3-1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Figure3-1DistributionofSatisfactionwithInfrastructureandPublicServicesoftheRespondents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3.5.2.2本区治理主体情况分析此次调查中,对于治理主体的总体评价分布情况如图3-2所示。从图3-2的数据中可以得出: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村委会以及社会组织的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程度大体处于“一般”和“较大”这两个区间内。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河北省农村社区治理中,这四个治理主体还是起着很大作用的。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也拥有“作用较斜的情况的出现,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切入点,支持我们寻找其他的主体对社区治理产生作用。图3-2受调查者对本区治理主体总体评价情况分析Figure3-2AnalysesoftheEvaluationofGovernanceSubjectbytheRespondents3.5.3本区治理发展方向分布情况3.5.3.1受调查者对本区管理和服务的措施需求分析此次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对本区管理和服务的措施需求分析如图3-3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创新治理技术手段、建设服务管理这队伍、实现经济水平可持续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占比均高于50%。这些数据说明,河北省要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做到,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建设管理者队伍(多方治理主体),并在遵循传统的治理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治理手段,推动本区的经济水平可持续发展。3.5.3.2受调查者对本区协同治理机制的需求分析此次调查中,受调查者对本区协同治理机制的需求分析如图3-4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法律保障、监督评价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和沟通协同机制这四部分内容占比较高,的占比基本趋于60%,其中民主参与机制的占比最高。这充分说明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民主诉求较为强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共事务的参与形成了更高的心理预期。同时,这又为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 新社区 新治理——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J]. 袁方成,李琰. 学习月刊. 2019(03)
[2]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 张宁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2)
[3]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J]. 李艳营,李增元.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02)
[4]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及保障体系构建[J]. 王青娥,柴玄玄,张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4)
[5]信息化治理:农村社区治理技术创新及其实现途径[J]. 李增元,刘枭林.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6)
[6]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野下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基于三个社区治理案例的分析[J]. 兰萌萌. 改革与开放. 2017(11)
[7]治理理论的本质及其实现逻辑[J]. 王刚,宋锴业. 求实. 2017(03)
[8]社区多元共治实践之强政府优社区模式探索[J]. 付春华. 理论观察. 2016(01)
[9]河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研究[J]. 王玲燕,赵宪军,周剑.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9)
[10]基础变革与融合治理:转变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J]. 李增元.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2)
本文编号:3575388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第3章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情况调查设计与分析23布人群外,剩余的其他职业占比是最大的32.9%。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自由职业者或者说是未就业者,甚至是退休待业者的人群占比可能会较大,在社区治理中,如何调动这部分人群参与社区治理,这十分值得我们思考。表3-8受调查者职业分布情况Table3-8OccupationalDistributionoftheRespondents职业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农民5925.925.9外出务工人员208.834.7企业职工2310.044.7经商125.350.0教师3917.167.1其他7532.9100.0总计228100.0-3.5.2本区治理情况分析3.5.2.1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此次调查中,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如图3-1所示。可以从该表所示数据中得出:住房及水电设施、治安管理、教育发展、就业情况、卫生医疗、养老扶助、人际关系、网络设施、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以及文化娱乐这11项内容的满意程度主要都分布在“一般”和“满意”这两个区间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河北省的农村社区治理相对来说是成功的,是较符合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但是,也有部分人群是不满意的,那么如何增强这种心理满足感,如何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与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或者说如何完善农村社区治理领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图3-1受调查者对本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析Figure3-1DistributionofSatisfactionwithInfrastructureandPublicServicesoftheRespondents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3.5.2.2本区治理主体情况分析此次调查中,对于治理主体的总体评价分布情况如图3-2所示。从图3-2的数据中可以得出: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村委会以及社会组织的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程度大体处于“一般”和“较大”这两个区间内。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河北省农村社区治理中,这四个治理主体还是起着很大作用的。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也拥有“作用较斜的情况的出现,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切入点,支持我们寻找其他的主体对社区治理产生作用。图3-2受调查者对本区治理主体总体评价情况分析Figure3-2AnalysesoftheEvaluationofGovernanceSubjectbytheRespondents3.5.3本区治理发展方向分布情况3.5.3.1受调查者对本区管理和服务的措施需求分析此次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对本区管理和服务的措施需求分析如图3-3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创新治理技术手段、建设服务管理这队伍、实现经济水平可持续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占比均高于50%。这些数据说明,河北省要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做到,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建设管理者队伍(多方治理主体),并在遵循传统的治理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治理手段,推动本区的经济水平可持续发展。3.5.3.2受调查者对本区协同治理机制的需求分析此次调查中,受调查者对本区协同治理机制的需求分析如图3-4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法律保障、监督评价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和沟通协同机制这四部分内容占比较高,的占比基本趋于60%,其中民主参与机制的占比最高。这充分说明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民主诉求较为强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共事务的参与形成了更高的心理预期。同时,这又为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 新社区 新治理——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J]. 袁方成,李琰. 学习月刊. 2019(03)
[2]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 张宁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2)
[3]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J]. 李艳营,李增元.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02)
[4]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及保障体系构建[J]. 王青娥,柴玄玄,张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4)
[5]信息化治理:农村社区治理技术创新及其实现途径[J]. 李增元,刘枭林.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6)
[6]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野下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基于三个社区治理案例的分析[J]. 兰萌萌. 改革与开放. 2017(11)
[7]治理理论的本质及其实现逻辑[J]. 王刚,宋锴业. 求实. 2017(03)
[8]社区多元共治实践之强政府优社区模式探索[J]. 付春华. 理论观察. 2016(01)
[9]河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研究[J]. 王玲燕,赵宪军,周剑.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9)
[10]基础变革与融合治理:转变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J]. 李增元.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2)
本文编号:3575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57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