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福利陷阱与我国福利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9 18:33
因民众民主意识觉醒、福利呼声强、思想流派传承以及周边国家福利的良好发展态势等原因,诸多国家选择了高福利建设并逐步构建了高福利体制。然而高福利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因其刚性、高依赖性、高税收等固有特性,造成了财政入不敷出、民众工作意向低、投资挤出等困境。在福利建设方面我们要以福利国家为鉴戒,防止"福利陷阱",学习其他国家在福利建设方面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福利体系。在措施上,我国应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完善税制结构,合理减税;引导监管机构高效参与福利建设。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的提出与争论
2 高福利制度形成的多维解读
2.1 深厚的理论支撑了福利制度的形成
2.2 民主意识的觉醒加速了福利支出的上浮
2.3 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建设对外围国家产生了示范作用
3 从高福利到“福利陷阱”
3.1 福利刚性使得财政支出居高难下
3.2 福利的保障性会对劳动者的工作选择产生负激励
3.3 福利的高税收会对外来投资造成挤出效应
4 解脱“福利陷阱”的主要举措
4.1 建立灵活的福利机制
4.2 精准界定需保障人群范围
4.3 由济贫转向助贫
5 推进我国福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5.1 认识福利刚性,做实精算平衡
5.2 将福利政策与劳动政策配合使用
5.3 改进税制,合理减税
5.4 稳步推进国有资本化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消费升级动力与国家促进消费政策——基于国家福利性政策支持视角[J]. 李雨芊.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9(02)
[2]欧洲老龄化社会的民主困境[J]. 程同顺,史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2)
[3]新时代立法促进社会公正研究[J]. 关保英.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关怀”还是“社会控制”?[J]. 王永茜.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1)
[5]就业类型、社会福利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J]. 陆万军,张彬斌. 经济学家. 2018(08)
[6]福利刚性、公共支出结构与福利陷阱[J]. 黄少安,陈言,李睿.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1)
[7]论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及其战略意义[J]. 安增军,高绮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 李佳,赵建国. 社会保障研究. 2016(03)
[9]“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社会福利陷阱”——基于“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的视角[J]. 黎安. 学术研究. 2015(06)
[10]二十一世纪中国道路的抉择——走向拉美陷阱,还是走向中华复兴[J]. 刘明国. 改革与战略. 2015(02)
本文编号:364641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的提出与争论
2 高福利制度形成的多维解读
2.1 深厚的理论支撑了福利制度的形成
2.2 民主意识的觉醒加速了福利支出的上浮
2.3 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建设对外围国家产生了示范作用
3 从高福利到“福利陷阱”
3.1 福利刚性使得财政支出居高难下
3.2 福利的保障性会对劳动者的工作选择产生负激励
3.3 福利的高税收会对外来投资造成挤出效应
4 解脱“福利陷阱”的主要举措
4.1 建立灵活的福利机制
4.2 精准界定需保障人群范围
4.3 由济贫转向助贫
5 推进我国福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5.1 认识福利刚性,做实精算平衡
5.2 将福利政策与劳动政策配合使用
5.3 改进税制,合理减税
5.4 稳步推进国有资本化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消费升级动力与国家促进消费政策——基于国家福利性政策支持视角[J]. 李雨芊.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9(02)
[2]欧洲老龄化社会的民主困境[J]. 程同顺,史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2)
[3]新时代立法促进社会公正研究[J]. 关保英.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关怀”还是“社会控制”?[J]. 王永茜.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1)
[5]就业类型、社会福利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J]. 陆万军,张彬斌. 经济学家. 2018(08)
[6]福利刚性、公共支出结构与福利陷阱[J]. 黄少安,陈言,李睿.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1)
[7]论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及其战略意义[J]. 安增军,高绮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 李佳,赵建国. 社会保障研究. 2016(03)
[9]“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社会福利陷阱”——基于“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的视角[J]. 黎安. 学术研究. 2015(06)
[10]二十一世纪中国道路的抉择——走向拉美陷阱,还是走向中华复兴[J]. 刘明国. 改革与战略. 2015(02)
本文编号:3646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64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