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浅论我国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1 06:54

  论文摘要 我国在发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较缺乏、融资难度大等自身问题,虽然目前在激励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己经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且税收优惠政策可增加中小企业的创新投资收益,但是目前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在激励广大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做出实质性创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国家、机关及社会人士意识到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在我国,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中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股份公司等这些之中民营中小型企业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存在其中。又因其形式精小灵便、分布面广、规模较小诸多特性有如汪洋大海般在各个经济领域里存在。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占据企业总数的99.00%。而税收作为政府调节各形式企业倾斜的重要手段之一,责无旁贷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担当重要角色。

  论文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技术创新 税收 优惠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带来的机遇也越来越多。此时对于机会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众多传统机制体系下创新而出的新兴科技越来越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可以说技术的创新发展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命运。而中小型企业又以其灵活多变等优势在技术创新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2002年,官方数据统计,美国在中小型企业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口的70.00%,产品销售额更是占总销售额的半数以上。在借鉴多方发达国家经验之后分析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规模及发展历史和经验、人才、外部政策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本文将就上述我国为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做出的努力、不足及发展新方向提出客观性建议。

  一、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的概念
  西方学者约瑟夫·熊彼特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作为一种新组合的生产函数产生。新型体现在引进新的产品、技术,开拓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和市场,完成企业重组。这是一种反垄断或者说打破常规,内部革新的过程。著作中虽然没有对科技创新做出非常严谨的定义,但大量的事例研究对科技创新做出了多样性表述。
  企业活动中,一般从效益、创造、外部和风险几个方面来诠释科技创新。
  首先来说,企业活动的根本是对利益的追求,前期的投资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若是不能及时的资金回笼则更是雪上加霜。若能经过技术创新是前期投资减少而后期利益最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效益。再者创造性,作为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创造性在商业活动中不仅应该具体化在生产中体现,更应该以一种企业精神的形式扎根于企业领导者甚至每位职场人的心目中。
  其次是技术创新的外部性,经济学名词“外部性”指当旁观者受到经济主体在从事利益活动时所带去的影响时,是不用支付报酬的。
  (二)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及发展含义
  企业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思维,1959年彭罗斯首次提出企业发展理论,她在书中重点指出内在因素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生产资源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依赖于企业内部服务精神。之后,在1965年安索夫又提出二维参数战略,将产品和市场需求在二维参数中展开,其相关战略理论之后衍生出核心能力论。近期西方学者巴顿在2000年提出影响深远的知识创新理论。他认为只有知识创新和管理才能至关重要地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知识是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理论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内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一定的政治手段依法并强制、无偿性地取得财政收入。它具有强制、无偿和固定性的特征。作为国家财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就是为起到调节作用的一种存在形式。国家在行使这项权利的过程中通过减免税收或者部分税收返还的形式来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对相应企业发展的特殊照顾、鼓励和扶持,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为更多的人谋取福利。
  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对国家强制性政策的一种灵活、有效的补充。国家通过对部分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调整,已达到结构最优化。同时平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扶持相对落后的产业发展。最后优化企业升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给予部分企业优惠,使其有充足的财力、精力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以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本身的特性在提升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和最大化降低科技创新风险及有效解决外部性两方面发挥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升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就是提高效益,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在于降低了科技创新产生的前期投资和花费的精力。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的扶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对于后期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适当减免税收,以次来提高企业的最终收益。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动,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的部分资金用以补偿风险投资人,降低投资人的风险系数,更是用政府的官方身份给投资人以正面的影响。当产生利益外溢现象时,企业利益的降低会大大降低企业主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此时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解决市场自身缺陷所无法解决的外部问题,对其起到正面干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这一领域来进行更深入化地研究调查。2011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韩林静就提出,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供给需要,需要借助政府调控,也就是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来降低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所要承担的风险。



  三、我国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现阶段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工业企业中2004年至2006年有8.6万家型企业投身到技术科技创新之中,战全部工业的29.00%。在这中间小型企业有42600家,中型企业有29622家分别占了78.00%和19.00%。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坚力量。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一大部分来源于科技创新力。彼时,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资源的匮乏并不占优势。相对大型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可以说众多中小型企业处于发展的劣势。
  另一面,相对于大型企业的规模大、组织复杂等中小型企业具备着大型企业不具备的灵活性优势。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小型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占全国发明的65.0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也分别达到75.00%和80.00%。到了2010年我国中小型企业单单研发人员就达到15.4万人。且近年在不断上升中。
  (二)在落实优惠政策上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及国情发展现状,计划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这就导致国家的许多经济政策在制定的伊始就倾向大型企业,涉及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相对不多,而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持也呈现较大幅度倾斜,绝大多数的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都是在计划经济中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这就妨碍了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科技创新活动进程。虽然政策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但由于配套设施的落后,很难收益预期的效果,也就在另一方面遏制了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其次,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资金,中小型企业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能做的就是企业融资,而中小型企业的两种融资方式具体分析开来,内部融资收获甚微不足以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外部融资又由于中小型企业信贷风险使得落实下来尤为困难。大量实例调研中我们看到,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能源再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上同样不占优势。
  (三)为健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优惠税收问题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为鼓励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逐步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税收对策来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在科技研究的投入上,新企业所得税对研究开发所产生的费用予以摊销;在科技创新资金上,两年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00%扣除企业所得税;在人力资源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性团体向中小型企业传授科技创新知识和技术。
  其次,在薪资总额的2.50%之内,职工教育资金可给予减免。另外对于贡献较大的科学技术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股份或者暂不征收,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支持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现阶段存在的针对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乏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并尝试性颁布了一些相关条例,这在政策支持上是不小的进步。从企业内部来说,由于中小型企业单位普遍缺少专业的税收人才,这就导致企业在无形中错失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企业内部加强对创新优惠政策的关注,外部政府加强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完善。
  鉴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计划经济为主及中小型企业发展起步晚、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有效工具应尽力克服地位低、专业性不强、政策匮乏和存在偏差等多方原因,使得优惠税收政策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本文首先针对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和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随后详细阐述了我国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希望文章的撰写能够为国内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编号:4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