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3:00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一直以来备受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理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的转型尤为重要,我们发展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现不同群体的利益所需。近年来,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代际分化,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父辈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随着利益诉求和维权意识地不断增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利益表达和维护权益保障,他们也最终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准市民。如何在中国转型期真正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地畅通、合法权益地落实、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提高他们维权意识、参政意识、融城意识和社会文明意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将对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决定我国城市社会将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及权益保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为视角,以中国转型社会为背景,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和现实影响,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无法实现的制约因素,最终探寻出一条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方努力的有效路径。笔者认为,应该在顺应中国转型社会的变化中,通过政府职能地调整、相关政策地创新、执法部门地落实、个人维权手段地增强、企业和社会义务地履行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论文由导论、正文两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即第1章,简要说明了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对论文中涉及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界定。 正文部分:第2章至第6章。 第2章介绍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本章阐述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社会赋予的现实意义,充分肯定了新生代农民工为中国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具备的两大属性,并把新老两代农民工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两代农民工之间的群体差异,进而得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具备的新特征。 第3章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前提:充分的利益表达。本章阐述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必要前提,描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利益表达,并把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基本形式分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从而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实质,最终进一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受阻的国家原因、社会原因、企业原因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 第4章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内涵、形式、现状。本章通过阐述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内涵、特征、形式及现状,得出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刻不容缓。 第5章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滞后的主要原因。本章涉及制度机制缺失、市场机制转变、组织机制缺乏、社会其它机制不协调、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维权局限性等几方面,全面地分析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相应保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第6章介绍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本章介绍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主体力量、支持体系、制度体系及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具体路径,涉及了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在建立权益保障机制中所承担的责任。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群体中所演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及权益保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从新的视角对这一新型群体有一个全新地认识,从而丰富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学术空间,为该领域地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把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与权益保障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多维度的对策空间,从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中国转型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 利益表达 权益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1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研究意义13-15
- 1.2.1 理论意义13-14
- 1.2.2 现实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15-21
- 1.3.1 国内研究评述15-17
- 1.3.2 国外研究评述17-21
- 1.4 概念界定21-23
- 1.4.1 中国转型社会21
- 1.4.2 新生代农民工21-22
- 1.4.3 利益诉求22
- 1.4.4 权益保障22-23
-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3-24
- 1.6 研究方法24-26
- 1.6.1 实证分析法24
- 1.6.2 比较分析法24-25
- 1.6.3 文献分析法25-26
- 第2章 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26-46
-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26-34
- 2.1.1 从盲流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历史演变26-30
- 2.1.2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30-32
- 2.1.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群体32-34
- 2.2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属性34-40
- 2.2.1 自然属性34-36
- 2.2.2 社会属性36-40
- 2.3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生代农民工的代际比较40-46
- 2.3.1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高于老生代农民工41-42
- 2.3.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优于老生代农民工42
- 2.3.3 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村情结淡于老生代农民工42-43
- 2.3.4 新生代农民工对婚恋行为的开放性高于老生代农民工43
- 2.3.5 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组织化程度强于老生代农民工43-44
- 2.3.6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和融城能力高于老生代农民工44-46
-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前提:充分的利益表达46-70
- 3.1 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必要前提46-47
- 3.2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主要内容47-53
- 3.2.1 政治利益48-49
- 3.2.2 经济利益49-50
- 3.2.3 文化教育利益50-52
- 3.2.4 社会保障利益52-53
- 3.3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主要形式53-55
- 3.3.1 新生代农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53-54
- 3.3.2 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54-55
- 3.4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特点和实质55-61
- 3.4.1 新生代农民利益表达的特点55-57
- 3.4.2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实质57-61
- 3.5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受阻的原因61-70
- 3.5.1 国家层面的原因61-64
- 3.5.2 社会层面的原因64-66
- 3.5.3 企业方面的原因66-68
- 3.5.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个体原因68-70
-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内涵、形式、现状70-92
- 4.1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内涵和特征70-73
- 4.1.1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内涵70-72
- 4.1.2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特征72-73
- 4.2 新生代农民权益保障的形式73-80
- 4.2.1 政治权益保障形式73-75
- 4.2.2 经济权益保障形式75-76
- 4.2.3 文化权益保障形式76-77
- 4.2.4 教育权益保障形式77-78
- 4.2.5 社会权益保障形式78-80
- 4.3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80-89
- 4.3.1 民主权益难实现80-82
- 4.3.2 经济权益受侵害82-84
- 4.3.3 文化权益匮乏84-85
- 4.3.4 教育培训权益受阻85-86
- 4.3.5 社会保障权益缺失86-88
- 4.3.6 法律体系不健全88-89
- 4.4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机制刻不容缓89-92
- 4.4.1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机制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作用89
- 4.4.2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体系机制推动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89-90
- 4.4.3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体系机制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90-92
- 第5章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滞后的主要原因92-106
- 5.1 权益保障不健全92-96
- 5.1.1 阻碍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户籍制度92-93
- 5.1.2 现行制度不完善93
- 5.1.3 地域分割的财政制度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失衡93-94
- 5.1.4 现有的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94-96
- 5.2 市场机制的缺陷96-99
- 5.2.1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96-97
- 5.2.2 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漠视97-98
- 5.2.3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环境与福利保障不对称98
- 5.2.4 非正规就业的制约98-99
- 5.3 社会组织机制缺失99-103
- 5.3.1 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99-101
- 5.3.2 维权组织空缺101
- 5.3.3 培训组织不完善101-102
- 5.3.4 社区职能未发挥102
- 5.3.5 农村土地保障缺失102-103
- 5.4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维权的局限性103-106
- 5.4.1 民主参与严重不足103
- 5.4.2 维权法律知识匮乏103-104
- 5.4.3 维权能力不强104-106
- 第6章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106-134
- 6.1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106-109
- 6.1.1 以人为本106
- 6.1.2 公平正义106-107
- 6.1.3 科学发展观107
- 6.1.4 城市新市民原则107-108
- 6.1.5 党的重要接班人原则108
- 6.1.6 人权保障原则108-109
- 6.2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主体力量和融入城市社会的支持体系109-113
- 6.2.1 四大主体力量109-110
- 6.2.2 三大支持体系110-113
- 6.3 构建完备的、有刚性约束力的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113-115
- 6.3.1 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113
- 6.3.2 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113
- 6.3.3 建立科学的矛盾化解机制113-114
- 6.3.4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114
- 6.3.5 建立科学的法律援助机制114-115
- 6.3.6 建立科学的参与式民主管理机制115
- 6.3.7 建立科学的身心健康关爱机制115
- 6.4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具体路径115-134
- 6.4.1 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115-120
- 6.4.2 体现社会正义,加大维权力度120-130
- 6.4.3 提升整体素质,加大教育力度130-134
- 参考文献134-142
- 附录142-148
- 致谢148-15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及法律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刘荣红;崔海军;;新生代农民工新型工会组织模式研究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3 周德军;;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诉求下的长三角与珠三角“民工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黄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中的利益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徐双军;;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钟红;连伟利;;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学科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2期
7 夏丽霞;高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8 杜静;吴国清;;“民工荒”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9 李洪梅;;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年14期
10 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8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