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农地确权政策的供需错位

发布时间:2017-06-25 16:18

  本文关键词:农地确权政策的供需错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地确权政策供给的是抽象的财产权利,农民的诉求是土地调整、分享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土地的生产和保障功能等具体的土地权利,政策供给与农民的地权诉求错位。农民对农地确权不理解或者理解错位,农地确权并没有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回应,地方政府进行策略性应对导致"确空权"。农地确权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利益,相反还制约了农业生产,激发了村庄矛盾。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农村土地还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地权变革不能单方面强调土地财产功能,应该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土地的多重功能相适应。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功能 地权变革 农地确权
【基金】: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统分结合:农地制度的结构及其功能”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HUST:cx15-073)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存在一种主流观点:将农地制度症结归结为产权残缺以及农民的土地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实行的是所有权和承包权相分离的集体产权构造,造成土地的权利束并没有清晰界定到个人,存在农业生产激励不足、农户享有权利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铁军;形成稳固的受惠群体──关于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1年07期

2 何忠伟;入世后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新思考[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3 常伟;我国农地制度绩效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礼燕,揭毅;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志刚 ,曲福田;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地制度的需求不同[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7期

7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农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析及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9 贺达水;日本的农地制度[J];读书;2004年09期

10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J];经济师;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军;;浅谈农地制度创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冬娟;;农地制度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初探[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邓焕民;;国家效用与中国农地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韩美琴;;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殷杰;卢晓;;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借鉴意义[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力;王丹莉;;“贫困陷阱”与新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权;;日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 吕世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吴毅;《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N];北京日报;2013年

3 王小平 吕世辰;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农地制度创新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构建以“三权分离”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整理 王平;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N];东方城乡报;2014年

8 汤安中;也谈当前农地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任显文;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张红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构建“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巴特尔(BA Teer);从我国土地制度演进探索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彭美玉;中国农地制度多样性一般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柴富成;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朝敏;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永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张瑞萍;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与农地制度变迁[D];贵州大学;2008年

5 易萍;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甘永春;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肖德均;新中国农地制度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张学凤;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易要兵;农地制度变迁的关联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10 纪昌品;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农地确权政策的供需错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8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