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保基金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管理者薪酬 信息披露 股利政策
【摘要】:摘要:在全球社保/养老基金投资哲学和投资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非常关注被投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发达国家的社保/养老基金的稳定和长期的收益通常不是通过交易“用脚投票”获得价差取得的,而是通过积极关注并参与被投资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投资者获得的。也可以讲是通过在完全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下,寻求市场中缺乏效率的部分,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全国社保基金应该大胆借鉴国际同类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从制度上加大对被投资上市公司和私人企业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符合全国社保基金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制度。进而形成一套公司治理标准和准则,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又能与国际公司治理潮流相一致的公司治理体系。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在通过2005-2008年一系列制度变革之后不断焕发青春,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良好的市场状况也为社保基金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投资制度提供了一个比较从容的市场环境。鉴于研究社保基金参与我国上市公司的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与系统分析之后;利用200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社保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管理者薪酬、信息披露、股利政策这四个代表公司治理效果的最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社保基金持股是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结论,并为将来其更好地参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保基金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管理者薪酬 信息披露 股利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F272;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6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15
- 1.1.1 研究背景11-14
- 1.1.2 问题提出14-15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5-21
- 1.2.1 研究现状15-19
- 1.2.2 研究意义19-21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1-22
- 1.3.1 研究内容21
- 1.3.2 结构安排21-22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2-25
- 1.4.1 研究方法22-23
- 1.4.2 技术路线23-25
- 1.5 主要创新点25-26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26-51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6-31
- 2.1.1 公司治理26-29
- 2.1.2 公司价值29-30
- 2.1.3 信息不对称30
- 2.1.4 内部人控制30-31
- 2.1.5 利益相关者31
- 2.2 股东积极主义综述31-38
- 2.2.1 股东积极主义的历史演进31-33
- 2.2.2 股东积极主义的实施方式33-34
- 2.2.3 股东积极主义与公司治理34-37
- 2.2.4 股东积极主义的博弈分析37-38
- 2.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38-48
- 2.3.1 概述39-42
- 2.3.2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42-45
- 2.3.3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消极影响45-47
- 2.3.4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无关影响47
- 2.3.5 小结47-48
- 2.4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48-51
- 2.4.1 国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48-49
- 2.4.2 我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49-50
- 2.4.3 小结50-51
- 3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背景及动机分析51-71
- 3.1 社保基金入市背景及发展阶段51-57
- 3.1.1 社保基金的入市社会背景51-55
- 3.1.2 社保基金入市的发展阶段55-57
- 3.2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57-65
- 3.2.1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要求投资股票市场57-60
- 3.2.2 社保基金的投资状况要求进行长期投资60-61
- 3.2.3 社保基金的长期投资要求参与公司治理61-63
- 3.2.4 社保基金的社会责任要求参与公司治理63-65
- 3.3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模型65-67
- 3.3.1 股数效应65
- 3.3.2 公司数效应65-66
- 3.3.3 持股比例效应66-67
- 3.4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博弈模型67-71
- 4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方法与机制分析71-91
- 4.1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性71-73
- 4.1.1 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与基本性质71-72
- 4.1.2 社保基金的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72-73
- 4.2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73-75
- 4.2.1 被投资公司股权结构合理73-74
- 4.2.2 机构投资者目标适当74
- 4.2.3 机构投资者自身有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力74-75
- 4.4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方法75-81
- 4.4.1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75-76
- 4.4.2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方法76-81
- 4.5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81-89
- 4.5.1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82-85
- 4.5.2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85-89
- 4.6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评价指标89-91
- 5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91-123
- 5.1 社保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93-99
- 5.1.1 假设提出93
- 5.1.2 样本说明93-95
- 5.1.3 变量选择95
- 5.1.4 模型构建95-96
- 5.1.5 描述性统计特征与相关性分析96-97
- 5.1.6 实证结果分析97-99
- 5.2 社保基金持股与管理层薪酬99-105
- 5.2.1 假设提出100-101
- 5.2.2 样本说明101
- 5.2.3 变量选择101-102
- 5.2.4 模型构建102
- 5.2.5 描述性统计特征与相关性分析102-103
- 5.2.6 实证结果分析103-105
- 5.3 社保基金持股与股利政策105-113
- 5.3.1 假设提出106-107
- 5.3.2 样本说明107
- 5.3.3 变量选择107-108
- 5.3.4 模型构建108-109
- 5.3.5 描述性统计特征与相关性分析109-111
- 5.3.6 实证结果分析111-113
- 5.4 社保基金持股与信息披露113-120
- 5.4.1 假设提出113-114
- 5.4.2 样本说明114-115
- 5.4.3 变量选择115-116
- 5.4.4 模型构建116
- 5.4.5 描述性统计特征与相关性分析116-120
- 5.5 小结120-123
- 5.5.1 研究结论120-121
- 5.5.2 研究不足121-123
- 6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123-129
- 6.1 基本研究结论123-124
- 6.2 相关政策建议124-129
- 参考文献129-135
- 作者简历135-139
- 学位论文数据集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海峰;胡玉明;石水平;;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0期
2 姜硕;杨敏;;试论机构投资者行为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3 肖欣荣;;证券投资基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作用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8期
4 关荻晨;蒋加林;刘诚;韩大涛;;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市场论坛;2011年07期
5 王红娜;;社保基金的QDII试验[J];中国投资;2006年05期
6 俞自由;石美娟;;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研究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7 罗颜;;对我国股市投机问题的理性思考[J];才智;2011年14期
8 张万成;孙振嘉;;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6年04期
9 冯剑;;密切跟踪社保动向 震荡市中寻求高安全边际[J];股市动态分析;2009年37期
10 吴跃平;;论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反稳定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可以成为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吗?[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于潇;;美日公司治理模式差异形成的历史根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吴先聪;刘星;;机构投资者对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雪荣;董威;;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新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于李胜;王艳艳;杨丽彬;;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7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尹哲;;积极股东主义、控制权安排与中小企业成长性——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社保基金成A股最大机构投资者[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商文;重大救市举措已上报国务院[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豫川;社保基金准备投资美国股市[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新生;社保基金持有国有股需法律支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家路美;股指涨声疾 资金入市忙[N];证券日报;2006年
6 早报记者 葛佳;上周四净买62亿元 机构豪赌政策利好[N];东方早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姜艳艳;社保基金减持工行H股 套现4.84亿欲投资实业[N];华夏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丽靓;戴相龙:今年股市虽有震荡但仍看好[N];证券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朱紫云;生不逢时 首只全国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募资遇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付刚;社保基金下半年料更爱小股票[N];华夏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世勇;制度约束、大股东代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选择[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汪忠;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目标公司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利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蒋露洲;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微观机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6 林文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清;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婷;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磊;机构投资者、市场效率与市场稳定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操作对市场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陈红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邹瑜;社保基金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杨敏;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彦丽;社保基金资本化运营与监管[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杨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葛元;金融危机中社保基金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赵坚;我国社保基金运转状况及其保值增值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9 蒙惠芳;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芮苏仙;行为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1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2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