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
发布时间:2017-08-09 15:33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福利文化 社会保障制度 比较 历史变迁 解析
【摘要】: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反映着个人与共同体其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理解,对制度的认可和执行完全依赖于社会所主张的文化观念。因此,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无论是自生自发的,还是有意设计的,都可以认为是反映了某些文化的轨迹或文化的需求。世界上并没有“自然人”,因为人性的由来就在于接受文化的模塑。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发展的实践均表明,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人为设计的制度安排和一个有着复杂内容的系统工程,虽然是按照自身规律运行发展的,但任何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孤立产生的,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它必然反映广大人民的文化理念,受到各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也须臾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尽管文化与制度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文化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学术研究中,文化变量却长期被研究者所轻视甚或忽视,文化因素的分析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的领域,“文化因素成为理解社会政策过程中正在丢失的变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文化转向”,福利文化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然而,理论上如何认识福利文化,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如何,中西方福利文化的异同点何在,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适应中国福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当前学术界的研究都没有完全涉及,合理解答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本文采取内嵌性的福利文化视角,从历史和比较的宏大视野出发,追溯了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并对中西方福利文化及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解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的意蕴。 论文共有八章,其中,第一章为提出问题部分,第二、三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第四——七章为历史比较部分,最后一章(第八章)为全文总结。 第一章:导论:研究的方法与视角,阐述了本研究选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了论文基本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指出了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确立了论文展开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语义解读,重点对文化、制度的内涵,福利、社会保障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对福利文化的内涵、表现、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制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文化与制度的双向互动及非正式制度的文化涵容性之中。文化与制度的这种互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历史变迁的动态过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福利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是一种内生的、内嵌的关系,这是我们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论说,详细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进行了结构划分,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是由贫困观念文化、养老(孝道)文化、健康观念文化与宗教福利观念四个部分构成,并系统考察了这四个福利文化子系统在中西方各自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其与社会保障制度各子系统——社会救助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的系统结构。 第四章: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考察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福利文化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仁爱”的道德观念、道家“积善”的善恶报应观以及佛教“慈悲”的观念文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从福利文化视角和保障制度供给维度进行考察分析,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划分为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家庭——宗族”保障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以及“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三个阶段。 第五章: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福利文化渊源主要来自于古希腊的公平正义、幸福分享的观念,古罗马的契约法律、道德责任观念以及古希伯来的博爱互助、社会公正的信仰,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加以福利文化和制度供给维度的考察,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划分为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宗教——慈善”保障制度、“人道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社团”保障制度三个阶段。 第六章: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宏观审视,针对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西福利文化具有民族共同性、历史共同性和濡化同向性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各自存在的家庭为本与社会为本、伦理内修与法律外控、关系信任与制度信任、权威仁慈与民主责任等的福利文化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了各自不同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在福利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性,指出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福利文化的观念文化和制度规范两层次为新维度,论证提出了新的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划分的六种模式,给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差异性。 第七章: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微观案例,在上述中西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该部分以东方儒教福利文化下的中国、日本和西方基督教福利文化下的美国、瑞典作为案例,对四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福利文化根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其福利文化的异同,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比较的结论在于借鉴与启示,由此,提出了其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三点启示。以此从微观案例的层面进行分析介绍,来更好印证福利文化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第八章: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作为本研究主要观点的归结和研究展望,本章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展望。本文的独到性的观点主要包括有:注重福利文化的分析视角,开拓社会保障研究新蹊径;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弘扬“孝道”福利文化,坚持家庭互济保障;适应福利文化转型,大力发展社团保障等等。本研究的薄弱之处在于定性的实地调查与定量性实证研究的欠缺。对于今后的研究展望,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从细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子系统的研究,深化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探索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加强对转型期中国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这四个层面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有: 1.本文提出福利文化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新视角。本研究提出福利文化论是相对于社会保障研究中偏重于工具理性主义研究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独特和创新的理论范式,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福利文化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驱力,它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起丰富发展。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差异性正是在于中西不同的福利文化。因此,福利文化的视角或理论应该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必要的“选择”。本研究采用福利文化的研究视角,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文化视角的缺失,而且可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供独特的解释,为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提供正确的方法论依据。 2.本文初步构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发展的新框架。在西方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保障史已成为史学界与社会保障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大多数西方学者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都是以工业社会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作为研究的主轴。而在国内,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也大都是以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述为逻辑基点的,并以当前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较少关注。在这种研究视角和理路指导之下,中国和西方、古代与现代呈现一种脱节的状况。本研究针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这种分割式的研究现状,立足于制度与文化互动的理论分析,从福利保障供给的家庭、市场、社团和国家四个层面,对中西各自的传统、前现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加以历史和比较维度的考察分析,构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家、社团、市场、家庭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框架。 3.本文总结概括出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通过大量资料的梳理,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提炼出中西福利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其共同性表现在:(1)中西福利文化的民族共同性:中西不同民族的福利文化都具有利他主义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2)中西福利文化的历史共同性:中西福利文化的历史变迁都经历了从残留的观念到制度性观念、从善行的观念到公民权利观念的转变;(3)中西福利文化的濡化同向性:中西福利文化都相继经历了中(西)福利文化主导,中西福利文化对抗,正在走向中西福利文化濡化的三阶段。其差异性表现在:(1)中国“家庭为本”的福利文化与西方“社会为本”的福利文化;(2)中国强调“伦理内修”的福利文化与西方强调“法律外控”的福利文化;(3)中国的“关系信任”的福利文化与西方的“制度信任”的福利文化;(4)中国“权威和依赖”的福利文化与西方“民主和自主”的福利文化。 4.本文提出了基于福利文化差异划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方法。从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中西福利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然而,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的分类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以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中国为主的东方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从福利文化的福利意识形态观、福利制度供给面两个层面,提出考察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维度或者划分的新标准,提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六种基本模式类型:(1)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2)保守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3)社民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4)南欧天主教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5)东亚儒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6)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5.本文提炼出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的新思路及新观点。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本文始终都将比较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在宏观部分,通过对福利文化下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的比较分析,本文提炼出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观点: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弘扬“孝道”福利文化,坚持家庭互济保障;适应福利文化转型,大力发展社团保障。在微观部分,论文通过对中、日、美、瑞四国的比较分析,提炼出各自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性:中国“孝道”的家庭主义与家庭化保障;日本“忠义”的共同体主义与企业化保障;美国“自主”的个人主义与市场化保障;瑞典“合作”的集体主义与国家化的保障。由此,提出了对于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启示:如肯定“孝道”的福利文化传统,发挥家庭保障的积极作用;适应传统福利文化的转型,实现企业保障制度的创新等。
【关键词】:福利文化 社会保障制度 比较 历史变迁 解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20
- 1. 导论:研究的方法与视角20-5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20-27
-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20-25
- 1.1.2 本研究的意义25-2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27-36
- 1.2.1 文献综述27-34
- 1.2.2 文献简评34-36
- 1.3 本研究的框架和主要创新36-45
- 1.3.1 本研究的结构36-39
- 1.3.2 主要创新39-44
- 1.3.3 不足之处44-45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45-50
- 1.4.1 历史研究方法45-46
- 1.4.2 比较研究方法46-47
- 1.4.3 制度分析方法47-48
- 1.4.4 跨学科研究方法48-50
- 2. 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语义解读50-76
- 2.1 文化、制度的内涵诠释50-58
- 2.1.1 文化的内涵50-53
- 2.1.2 制度的内涵53-55
- 2.1.3 文化与制度的关系55-58
- 2.2 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诠释58-68
- 2.2.1 福利的内涵58-60
- 2.2.2 社会保障的内涵60-62
- 2.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诠释62-68
- 2.3 福利文化的内涵、表现、结构及功能68-74
- 2.3.1 福利文化的内涵68-70
- 2.3.2 福利文化的表现70-72
- 2.3.3 福利文化的结构72-73
- 2.3.4 福利文化的功能73-74
- 本章小结74-76
- 3. 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论说76-104
- 3.1 贫困观念文化76-83
- 3.1.1 贫困观念文化的内涵77-78
- 3.1.2 中西贫困观念文化的变迁78-81
- 3.1.3 贫困观念文化与社会救助制度81-83
- 3.2 健康观念文化83-89
- 3.2.1 健康观念文化的内涵83-85
- 3.2.2 中西健康观念文化的变迁85-87
- 3.2.3 健康观念文化与医疗保障制度87-89
- 3.3 养老(孝道)文化89-95
- 3.3.1 养老(孝道)文化的内涵89-92
- 3.3.2 中西养老(孝道)文化的比较92-93
- 3.3.3 养老(孝道)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93-95
- 3.4 宗教福利观念95-102
- 3.4.1 宗教的涵义与文化功能96-98
- 3.4.2 宗教福利观念的涵义与功能98-100
- 3.4.3 宗教福利观念与社会保障制度100-102
- 本章小结102-104
- 4. 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104-146
- 4.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104-110
- 4.1.1 儒家"仁爱"的道德观念105-106
- 4.1.2 道家"积善"的善恶报应观106-108
- 4.1.3 佛教"慈悲"的观念文化108-110
- 4.2 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110-144
- 4.2.1 中国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家庭——宗族"保障制度110-127
- 4.2.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127-135
- 4.2.3 "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135-144
- 本章小结144-146
- 5. 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146-183
- 5.1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146-152
- 5.1.1 古希腊的公正正义、幸福分享观念147-149
- 5.1.2 古罗马的契约法律、道德责任观149-150
- 5.1.3 古希伯来的博爱互助、社会公正信仰150-152
- 5.2 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152-181
- 5.2.1 西方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宗教——慈善"保障制度152-162
- 5.2.2 "人道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保障制度162-171
- 5.2.3 "多元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社团"保障制度171-181
- 本章小结181-183
- 6. 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宏观审视183-211
- 6.1 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分析183-195
- 6.1.1 中西福利文化的共同特征183-186
- 6.1.2 中西福利文化的差异分析186-195
- 6.2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195-209
- 6.2.1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三个世界"196-199
- 6.2.2 东亚儒家模式对"三个世界"的挑战199-202
- 6.2.3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的新维度202-209
- 本章小结209-211
- 7. 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微观案例211-241
- 7.1 中、日、美、瑞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福利文化根基211-221
- 7.1.1 中国"孝道"的家庭主义福利文化211-214
- 7.1.2 日本"忠义"的共同体主义福利文化214-216
- 7.1.3 美国"自主"的个人主义福利文化216-218
- 7.1.4 瑞典"合作"的集体主义福利文化218-221
- 7.2 中、日、美、瑞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221-230
- 7.2.1 中国家庭化的社会保障222-223
- 7.2.2 日本企业化的社会保障223-226
- 7.2.3 美国市场化的社会保障226-227
- 7.2.4 瑞典国家化的社会保障227-230
- 7.3 中、日、美、瑞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230-239
- 7.3.1 中、日、美、瑞福利文化的比较分析230-234
- 7.3.2 中、日、美、瑞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234-236
- 7.3.3 中、日、美、瑞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对中国的启示236-239
- 本章小结239-241
- 8.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241-255
- 8.1 研究结论及政策寓意241-249
- 8.1.1 本文的主要观点241-242
- 8.1.2 本文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寓意242-249
- 8.2 研究展望249-255
- 8.2.1 细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分系统的研究250-251
- 8.2.2 深化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251-252
- 8.2.3 探索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研究方法252-253
- 8.2.4 加强对转型期中国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253-255
- 参考文献255-273
- 后记273-275
- 致谢275-27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277-278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青;夏国永;;福利政治与非竞争性执政党社会治理变革研究[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雷;陕西省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畅;论东北城市老年人养老需要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2年
3 周进;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立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6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4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