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构建吉林省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的初步构想

发布时间:2017-08-11 00:07

  本文关键词:构建吉林省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的初步构想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被害人 社会保障机制 联合救助机制 衔接机制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均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刑事被害人既是人民又是城乡居民,更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关注并获得救助。为此,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于2009年年初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救助意见》”,并要求各省市开展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探索工作。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通过恰恰说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势在必行。 笔者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以及参考立法等工作来获得论文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和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将论文资料整理,然后将整理的资料在论文中阐述。 据此,本人提出以下创新性结论:第一,视角创新。从社会保障视角看待刑事被害人,认为运用社会保障现有机制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二,衔接机制创新。本人认为社会保障机制与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具有衔接的可能,在文中具体阐述了二者在机制上应如何衔接,同时也阐述了部门衔接上应该协调的工作。第三,救助机制创新。本人拟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该机制由吉林省政法委领导,人民政府主导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与政府现有的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专项救助机制。本人拟将其命名为“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以下简称“联合救助机制”),在文中明确了救助机构、救助资金的来源与管理、救助的对象和条件以及救助的内容和程序等。因此凡是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均可直接通过该机制获得救助资格,享受到以社会保障救助为主多种救助方式并存的机制中,从而解决了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入门难”的困境。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 社会保障机制 联合救助机制 衔接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9
  •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6-7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7-9
  • 一、国内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方式与探索9-12
  • (一) 被害人与刑事被害人的界定9-10
  • (二) 目前国内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方式10
  • (三) 国内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探索10-12
  • 二、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机制的正当性以及可行性12-15
  • (一)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机制的正当性12-13
  • (二)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机制的可行性13-15
  • 三、关于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建立的关键问题15-19
  • (一) 可保障刑事被害人“生存权”的社会保障项目15
  • (二) 建立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过程中社会保障项目选择的分析15-16
  • (三) 刑事附带民事程序与社会保障程序的衔接16-17
  • (四) 司法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衔接17-19
  • 四、在吉林省建立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的原因及可行性分析19-23
  • (一) 在吉林省建立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的原因分析19-20
  • (二) 以刑事被害人为救助对象的原因分析20-21
  • (三) 在吉林省建立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具有可行性21-23
  • 五、建立吉林省刑事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的初步构想23-31
  • (一) 设立联合机制管理机构的初步构想23-24
  • (二) 救助资金的来源与管理24-25
  • (三) 救助的对象和条件25-26
  • (四) 救助的内容和程序26-31
  •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5
  • 作者简介3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5-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2 陈景敏;;论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构[J];法治论坛;2008年04期

3 谭志君;;论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社会保障[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J];民主与法制;2010年S1期

5 王娜娜;;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田鹏辉;张韧;;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胡铭;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之再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大谷实,黎宏;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诸佳英 刘永刚;[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道春;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晓光;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障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若杨;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雪;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婵;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3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53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