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研究:从经济补偿向社会保障体系转变

发布时间:2017-08-11 05:16

  本文关键词: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研究:从经济补偿向社会保障体系转变


  更多相关文章: 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 官林镇 土地补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征收的数量、规模以及速度都日益增加,大量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在此过程中,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在其生产功能之外,还具备一定的保障性功能。被征地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从事非农就业的技能,失去土地后如果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建立健全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变迁,发现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法律缺失、补偿范围和标准不合理、操作过程不规范的问题;其次,以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为例,通过实地的走访、农户调研获得官林镇土地征收补偿的真实资料,经研究发现该地区大多数农户愿意参与征地,已获得社会保障的多数被征地农民对所获得的社会保障较为满意。但是,由于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在土地征用时国家和江苏省还没有出台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征地补偿政策,因此尚未获得社会保障。基于此,本分分析了建立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强调将所有的被征地农民纳入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最后,从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和法律常识的普及等方面提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 官林镇 土地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3;D632.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22
  • 1.3.1 国外研究进展14-17
  • 1.3.2 国内研究进展17-21
  • 1.3.3 文献述评21-22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2-23
  • 1.4.1 研究目标22
  • 1.4.2 研究内容22-23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24
  • 1.5.1 研究方法23-24
  • 1.5.2 技术路线24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4-26
  • 1.6.1 可能的创新24-25
  • 1.6.2 可能的不足25-2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6-34
  • 2.1 地租理论26-29
  • 2.1.1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6-27
  • 2.1.2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7
  • 2.1.3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27-28
  • 2.1.4 地租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28-29
  • 2.2 社会保障理论29-31
  • 2.2.1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29-30
  • 2.2.2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30-31
  • 2.2.3 社会保障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31
  • 2.3 公共财政理论31-34
  • 2.3.1 公共财政的起因——市场失灵理论31
  • 2.3.2 公共财政的对象——公共产品理论31-32
  • 2.3.3 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理论32
  • 2.3.4 公共财政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32-34
  • 第三章 征地补偿方式从经济补偿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分析34-42
  • 3.1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变迁34-36
  • 3.1.1 建国初期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34
  • 3.1.2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34-35
  • 3.1.3 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35-36
  • 3.1.4 新时期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36
  • 3.2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36-39
  • 3.2.1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36-37
  • 3.2.2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界定及补偿形式中存在的问题37-38
  • 3.2.3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38-39
  • 3.3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转变的社会需求与基本方向39-42
  • 3.3.1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转变的外部条件39-40
  • 3.3.2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40
  • 3.3.3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40-42
  • 第四章 实证分析——对宜兴市官林镇的集中思考42-68
  • 4.1 官林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42-47
  • 4.2 官林镇征地补偿现状及其对失地农民的影响47-55
  • 4.2.1 官林镇征地补偿现状调查47-50
  • 4.2.2 官林镇征地补偿对失地农民的影响50-55
  • 4.3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与条件55-57
  • 4.4 官林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践57-68
  • 4.4.1 官林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背景57-58
  • 4.4.2 官林镇历年征地补偿标准变迁58-60
  • 4.4.3 官林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践60-68
  • 第五章 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68-72
  • 5.1 适时调整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68-69
  • 5.2 针对被征地农民建立适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9-70
  • 5.3 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其自主创业70
  • 5.4 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70-72
  • 第六章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善红;;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2 袁耀基;崔媛;;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立法思考[J];知识经济;2009年01期

3 汤;左静;;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Z1期

4 张君子;;论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5 侯少夫;侯利球;;论创新我国征地补偿制度[J];求索;2012年07期

6 乔宁;;征地补偿制度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4期

7 伟民;;征地补偿制度“变法”[J];浙江人大;2013年04期

8 成祥;;浅谈我国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发展进路[J];法制与社会;2013年33期

9 朱道林;;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前世今生[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7期

10 阿计;;征地补偿制度“变法”[J];公民导刊;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小华;何祖庆;;浅议征地补偿制度[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龙长青;;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征地补偿制度创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强毅;;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征地补偿制度改革[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莎莎;胡昊;赵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做好安置工作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绍荣 通讯员 郭宁 孙艳;江西加力推进征地补偿制度改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2 博杰;征地补偿制度需要依法完善[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江苏省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大新国土资源所 王延强;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不足的思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万栋 实习生 夏子航;完善征地补偿制度[N];经济参考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博邋张和力;改革征地补偿制度 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N];吉林日报;2008年

6 虞春霞 吉林省敦化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构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记者 周婷玉 赵超;完善征地补偿制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席险峰;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构想[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9 何勇;还应建立“发展共享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弘毅 本报记者 董昭武;“土地增值”再考征地补偿制度[N];中国经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元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研究(1949-2013)[D];辽宁大学;2014年

3 曲颂;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征地补偿制度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美琴;征地补偿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丽娟;制度伦理视野下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史俊杰;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研究:从经济补偿向社会保障体系转变[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耀辉;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凌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赖艳红;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路径选择[D];三峡大学;2011年

7 李峰;成都市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乔宁;集体征地补偿制度的法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屠雪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滢;征地补偿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54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54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