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保障 制度 发展路径 制度效益的分析 挑战与变革 中国的借鉴
【摘要】:本论文是笔者长期以来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关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基本脉络及其与国家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增长关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论文试图梳理清楚一些问题,首先是即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长期忽略或者试图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起点是什么?法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其有何关系?目前我国虽然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然而,却少有直面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基本起点,这在事实上回避了对国家存在价值的追问。正是这一态度,导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研究显得无力,同时,也使我国非常多的,五花八门的社会保障规范缺乏必要的道德说服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实施是以民为本的重要举措,却又把很多规范建设在“施恩”的计划财政的理念基础上。这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尚未脱离计划经济的典型思维方式。笔者意图在本论文中明确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立法理念源头,并认识到,正是自然权利的法哲学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的前提!法治理论早已是目前人类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和常识之一,鸵鸟观念无法理清制度的渊源。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基础“法治”理论为基石,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均证明这点。这同时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实施是典型的、最重要的国家义务,否则国家存在的价值何在?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社会保障理论中就一针见血的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写道:“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的生产劳动过程是一个消耗自身体力和智力的过程,是把自身的体力和智力凝结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首先就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为了实现创造价值过程的延续,就必须运用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系列手段来延续劳动力,满足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社会保障的补偿机制和保险机制显然十分重要。在我国,1942年,毛泽东基于深刻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文中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从社会保障角度讲,这里的物质福利,诸如盐、米、房子、穿衣及生孩子等问题,显然已涉及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保障劳动群众基本生活的思想。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的社会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扶贫救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社会救济思想。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贫困户、贫困县的救济从“输血型”转变为抚持发展的“造血型”,小平同志倡导的扶贫救济模式能够增强被救济者的自救能力,并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他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文之中,指出,“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胡锦涛同志高度关注民生,多次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的法哲学前提之后,笔者梳理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问题,理清了一系列经济学工具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在制度建设路径实践上的经验,是笔者写作论文时重点关注的环节。然而,世界丰富多彩,不同的国家身处不同的法律体系环境,因而有不同的制度路径选择,因此,选取典型国家其实破费思量。最终,笔者针对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系,即普通法法系和民法法系,各选择了代表性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英国和美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代表,发掘他们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路径意义重大。反倒是民法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均较典型,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都很合适,笔者最后还是选择了制度单一、社会保障历史悠久的北欧国家瑞典作为比较的对象。文章中,梳理了这几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路径,列举了他们在现代背景下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他们各自的应对举措,并作出剖析。目的是希望这些宝贵的发展经验成为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珍贵的前车之鉴。 同时,笔者梳理总结了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并分析了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该问题有争议,部分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本身是国家财政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但也有其他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指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展开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笔者在这一部分论文中,梳理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并进行了评析,得出转型中国的经济增长得到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有力支持。 当文章回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本土化问题时,笔者认为,在一个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力巨大国家,谈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一定要落实在中国的国情上。当下中国在法治建设上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许多基础性的东西尚无着落,然而,理清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实有濑于包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内的诸多法治工作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我考虑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本土化,发展的条件,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可能的远景,并以为,它们是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社会保障 制度 发展路径 制度效益的分析 挑战与变革 中国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导论13-20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13-16
- 1.1.1 问题的提出13-14
- 1.1.2 选题意义14-16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16-18
- 1.2.1 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16-18
- 1.2.2 研究方法18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18-19
- 1.4 论文的不足之处19-20
- 2.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起点20-36
- 2.1 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20-25
- 2.1.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20-21
- 2.1.2 社会保障立法发展的三个阶段21-25
- 2.2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法哲学前提25-36
- 2.2.1 法哲学语境下“人”的权利25-28
- 2.2.2 自然权利基础上形成的宪法权利与社会保障权28-30
- 2.2.3 社会保障权的地位30-34
- 2.2.4 小结34-36
- 3. 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的经济学分析框架36-59
- 3.1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经济学途径36-42
- 3.1.1 一般途径36-40
- 3.1.2 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中常用的经济学概念40-42
- 3.2 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经济学分析框架42-43
- 3.3 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43-54
- 3.3.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44-51
- 3.3.2 成本—效能分析方法51-52
- 3.3.3 公共定价法52-53
- 3.3.4 新制度经济学与制度分析视角53-54
- 3.4 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经济学方法的核心——公共选择理论54-57
- 3.4.1 公共选择理论的本质55
- 3.4.2 公共选择理论的概述55-56
- 3.4.3 公共选择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意义和分析方法56-57
- 3.5 小结57-59
- 4. 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典型路径——以英国、瑞典和美国为例59-74
- 4.1 普通法系的代表—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60-65
- 4.1.1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说60-62
- 4.1.2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62-65
- 4.2 大陆法系的代表—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65-69
- 4.2.1 一般情况和规定65-68
- 4.2.2 大陆法系典型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68-69
- 4.3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述69-73
- 4.3.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说69-73
- 4.4 小结73-74
- 5. 社会保障制度路径实施的经济社会意义74-93
- 5.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经济增长的争议74-79
- 5.1.1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的争议74-76
- 5.1.2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的更多研究76-79
- 5.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路径及分析79-86
- 5.2.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路径79-81
- 5.2.2 中国社会保障度路径的分析81-86
- 5.3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推动社会进步86-92
- 5.3.1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促进86-88
- 5.3.2 社会保障制度维系着经济发展和正当秩序的平衡88-89
- 5.3.3 社会保障制度推动贫困的消除89-92
- 5.4 小结92-93
- 6. 社会保障制度路径的变革93-134
- 6.1 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挑战93-99
- 6.1.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生压力94-96
- 6.1.2 社会保障制度的外在压力96-99
- 6.2 适应挑战的制度创新99-128
- 6.2.1 总的趋势99-100
- 6.2.2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00-108
- 6.2.3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08-114
- 6.2.4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14-120
- 6.2.5 比较与分析120-128
- 6.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28-134
- 6.3.1 主要问题128-129
- 6.3.2 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129-132
- 6.3.3 关于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设想132-134
- 参考文献134-143
- 致谢1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文;;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群(圈)的出现及对投资的需求[J];创新;2008年03期
2 李美洲;韩兆洲;;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3 官锡强;;从台湾农村城市化模式看广西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4 段进军;;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态势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5 刘志英;;英国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邓大松;王增文;;我国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J];党政论坛;2008年06期
7 周其明;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刘波;纵观英国社会保障立法制度的历史演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延中;冯立果;;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何处去——“甩包袱”式市场化改革的资源集聚效应与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8期
10 丁建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国际论坛;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菲;[N];中国社会报;2004年
2 龙菲;[N];中国社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1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8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