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算模型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本文关键词: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12年
基于精算模型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何雯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所在。为了消除这一困难,近几年我国积极参与养老保障改革,并且在20世纪末提出打破单一层次养老保障的政治目标。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部分。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可以说是刚开始起步,主要是在税收政策这一块存在空缺,因此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历史上其他经验借鉴,,对中国企业年金进行精算分析,提出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优惠模式。 本文主要从企业年金的理论开始着手,首先介绍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和特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政府给予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必要性。随后论述了精算模型基本原理和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的内涵;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DC型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DC型企业年金适度替代率水平的实现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对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的精算模型分析,得出替代率的公式,对模型内的各个影响因素敏感度大小进行分析,得出对企业年金替代率具有放大效应的因素是法定退休年龄、年利率水平、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和企业年金缴费率水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我国企业年金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42.6;F81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悦;我国实行EET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军;;年龄对企业年金替代率影响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2 刘云龙,姚枝仲,傅安平;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惠政策支持[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3 郑婉仪,陈秉正;企业年金对我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4 王东杰;常蓁;陈秉正;;中国企业年金缴费率的模拟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5 蒲晓红;;论我国企业年金建立模式的选择[J];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6 傅剑;刘青;;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09年01期
7 张劲松;姜慧;;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精算估计[J];商业经济;2008年01期
8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李蓉;刘秋菊;余焘;周志俊;;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分析——EET税制的成本测算和税收优惠比例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思锋;孙博;雍岚;;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芳芳;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褚中华;中国DC型企业年金投资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3 周宇燕;我国企业年金的精算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兰华;;我国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何灵;;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几点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左寅莹;;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黄子平;;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5 张勇;;生命表更新对我国寿险产品保费影响的定量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3期
6 张勇;陈耕云;;中国基础养老金的支付能力研究[J];财经论丛;2008年04期
7 张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4期
8 马元真;郭凯;;中国社保基金转轨成本跨时分摊方案的宏观设计[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9 郭炳利;;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年金市场微观激励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10 王一兵;;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个性化改良——基于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模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兴民;庚丽娜;李桐;;深圳改革三十年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艾伦条件”的验证[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2 陈秉正;郑婉仪;;中国企业年金基金余额的模拟分析[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3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游春;谢杰;;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吴桂莉;;完善铁路企业年金制度 提高职工保障水平[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7 邵宜航;刘雅南;张琦;;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8 高兴民;庚丽娜;李桐;;深圳改革三十年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艾伦条件”的验证[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第1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乃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武琼;英国养老金制度变迁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刘强;利益冲突视野下我国企业年金分配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吴海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谭晓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章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负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静;企业年金缴费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成秀;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精算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傅昕;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玉林;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杨园丽;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有企业缴费负担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范小东;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楠;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国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2 吴冲;王胜君;赵炳阳;;黑龙江企业年金基金平衡模型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3 张英明;;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评析[J];财会月刊;2008年32期
4 石博文;;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比较及效果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7年04期
5 邓大松;吴小武;;论税收政策目标与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手段的现实选择[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6 朱铭来;陈佳;;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与选择[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7 诸星龙;任万杰;;OECD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8 孙华平;;企业年金制度中的DB与DC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9 刘云龙,姚枝仲,傅安平;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惠政策支持[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10 李亚军;;税收优惠模式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蓝青;[N];中国老年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玲;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越琦;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陈芳芳;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李艳;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魏竞飞;企业年金国家责任与商业运作的双重性[J];保险研究;2003年10期
3 彭雪梅;对企业年金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定位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4 李文龙,俞自由;论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的凸现及控制[J];财经研究;2003年11期
5 邱东,李东阳,张向达;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及其影响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1期
6 李连友;略论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设[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3期
7 伊志宏;雇主养老金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8 吕江林;祝献忠;寇达奇;;完善制度建设 加快我国企业年金发展[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9 高培勇;;新一轮税制改革评述:内容、进程与前瞻[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10 陈少强,姜宇,郭骊;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婉仪;企业年金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充作用及发展规模的预测分析[D];清华大学;2003年
2 陈白棣;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尹莎;运用Lee-Carter方法预测中国人口死亡率[D];湖南大学;2005年
4 李峰;基于MCMC模拟的贝叶斯金融随机波动模型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刘效林;我国两种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精算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6 雷飞;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的精算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敏;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J];中国石化;2002年07期
2 小洛;把眼光放长远[J];职业;2003年10期
3 朱飞;明天的奶酪——企业年金的历史、选择和运营模式[J];企业管理;2004年02期
4 亓霞;一部应企业年金之运而生的力作——《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评介[J];中国金融;2004年20期
5 晓峰;信托业的新亮点——企业年金信托[J];新财经;2002年11期
6 李连友,刘飞;企业制度与企业年金的关系——以美国、日本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7 汤梁;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商业保险公司定位[J];上海金融;2004年04期
8 范战江;咨询热线[J];中国劳动;2004年08期
9 吴波;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管见[J];财会月刊;2004年20期
10 单美姣,黄飞,张艳红;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的治理[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王一飞;;企业年金客服渠道建设与优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3 张湧康;;从补充养老保险到企业年金——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制度的思考和建议[A];上海市烟草专卖局2007年度获奖论文集(经济管理类)[C];2007年
4 游春;谢杰;;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魏素艳;姜杉;;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铁峰;王新闻;;对非上市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探讨[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华良;贾蓓;;现行企业年金模式的受益人权益保护框架初探[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8 熊福生;;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石三鸟”效应分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9 薛梅;;企业年金的企业契约性质及制度供给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曹琦;徐圣钧;;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越;[N];洛阳日报;2008年
2 张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记者 王春楠;[N];连云港日报;2009年
4 记者 周轩千;[N];上海金融报;2009年
5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阎建军;[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张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记者 徐恬 通讯员 王彤;[N];深圳商报;2009年
8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社保业务管理部 陈坚;[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记者 张兰;[N];金融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春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利益冲突视野下我国企业年金分配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洪娟;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3 辜毅;企业年金治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牛海;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动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强;中国企业年金监管体系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杨怡;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佩;中国企业年金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一飞;风险预算改进模型设计及其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张倩;典型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霜;我国企业年金营利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心怡;中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刘宁;企业年金投资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张召力;企业年金的经济学分析及我国发展状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雍厚申;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及风险防范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6 侯赞;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年金方案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莉;我国企业年金需求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倪轶文;中国企业年金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欧军;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宇燕;我国企业年金的精算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