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模型在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5:15
本文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在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张。人们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所居城市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社会安全感调查的发展。进行社会安全感研究的目的:一是为了全面了解社会安全整体状况;二是为了研究分析城市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对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方式。日前国内对社会安全感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的统计方法,选取社会安全感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或因子分析,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解决理论变量的测量,以及因素之问相互关系的验证等问题。 本文基于国内外社会安全感的研究前沿,选用高级统计学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EM),来实证研究社会安全感影响的因素问题,力求提高模型分析的精准度,以克服传统方法的缺陷。首先,通过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总结,对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安全感调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主体因素、社会控制力因素和社会破坏力等三大因素,并假定社会破坏力对社会安全感、社会控制力对社会安全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尔后,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数据,运用SE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社会破坏力负向影响社会安全感;(2)社会控制力以公安控制力为主,正向影响社会安全感;(3)社会控制力对居民安全感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破坏力对居民安全感影响的程度,而男性安全感比女性安全感更依赖于社会控制力队伍的建设,且文化程度越高,就越依赖于社会控制力队伍的建设;(4)居民年龄越大安全感越强,居民文化程度越低安全感越强,文化程度越高安全感越低,且差异显著,男性居民安全感高于女性居民安全感,但差异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采用SEM研究社会安全感问题比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最后,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的研究思路,初步探究居民社会安全感指数,期待为我国安全感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居民安全感 SEM 问卷调查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81;C9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6
-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标8-10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8-9
- 1.1.3 选题的理论意义9-10
- 1.1.4 研究目标10
- 1.2 国内外对居民社会安全感的研究综述10-13
- 1.2.1 安全感的界定10-12
- 1.2.2 安全感的研究方法综述12-13
- 1.3 本文研究思路13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实证数据来源13
- 1.4 文章创新点13-15
- 本章小结15-16
- 2 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研究基本理论16-26
- 2.1 概念界定16-17
- 2.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7-18
- 2.2.1 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的研究内容17-18
- 2.2.2 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的常用方法18
- 2.3 测量指标体系18-19
- 2.4 影响因素分析19-24
- 2.4.1 内在因素分析21-23
- 2.4.2 外部因素分析23-24
- 2.5 相关假设24-25
- 2.5.1 模型假设内容24
- 2.5.2 模型假设结构24-25
- 本章小结25-26
- 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26-58
- 3.1 SEM简介26-28
- 3.1.1 SEM模型的构成26-27
- 3.1.2 SEM模型建模步骤27-28
- 3.2 调查设计28-29
- 3.2.1 问卷设计28-29
- 3.2.2 抽样设计29
- 3.3 基于SEM的实证分析29-48
- 3.3.1 数据设计29
- 3.3.2 测量指标设计29-33
- 3.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33-34
- 3.3.4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34-37
- 3.3.5 SEM分析37-48
- 3.4 SEM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48-53
- 3.4.1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区因子进行排名48-50
- 3.4.2 利用SEM模型对各因子得分进行差异分析50-52
- 3.4.3 SEM与传统方法比较52-53
- 3.5 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53-56
- 3.5.1 研究结论54-55
- 3.5.2 政策建议55-56
- 本章小结56-58
- 4 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指数初探58-61
-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语61-62
- 5.1 全文总结61
- 5.2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建文;阮明阳;;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郑州和昆明三城市的调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何雨;;城市居民的社区安全感及其多元影响因子——基于南京市玄武区的调查数据[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本兰;;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4 杨志蓉;谢章澍;宝贡敏;;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浅析当前抢劫、抢夺犯罪行为之特征[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洪鹏程;吴尹;;浅议检察机关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7 洪伟;;公众安全感评价机制探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本先;汪海彬;;整合视角下安全感概念的探究[J];江淮论坛;2011年05期
9 仓平;严文斌;袁珏;;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黎红;缪婕玲;;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1010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1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