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困境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1 21:39

  本文关键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困境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化 社会化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 城市适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城市,出现了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伴随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校的持续扩招,大量农村青年通过高考进入城市。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也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新的庞大社会群体。然而一直以来,这个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和学界的更多关注。如果这一城市相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改善,必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本文以留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城市化、代际传递、社会角色和社会资本等相关基础理论,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从与之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心理、社会四个方面入手,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城市适应困境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其次,本文分别从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对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困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有利于提高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广大农村青年通过大学教育进入城市生活,并最终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生活,不仅能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还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推动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所以,对这一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考察转型期中国社会变动的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 社会化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 城市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38;C912.6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研究的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5-19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9-20
  • 1.3.1 研究的内容19
  • 1.3.2 研究的方法19-20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20-21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20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20-21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的阐述21-26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21-23
  • 2.1.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概念界定21
  • 2.1.2 城市化的概念界定21-22
  • 2.1.3 社会化的概念界定22
  • 2.1.4 城市适应的概念界定22-23
  • 2.2 城市适应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23-26
  • 2.2.1 城市化理论23-24
  • 2.2.2 代际传递理论24
  • 2.2.3 社会角色理论24-25
  • 2.2.4 社会资本理论25-26
  • 第3章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城市适应困境26-36
  • 3.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群体特征26-28
  • 3.1.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是乡村中的高素质群体26-27
  • 3.1.2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中的相对弱势群体27-28
  • 3.1.3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是相对弱势群体中的高素质群体28
  • 3.2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困境现状28-36
  • 3.2.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经济层面上的城市适应困境28-30
  • 3.2.2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文化层面上的城市适应困境30-31
  • 3.2.3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城市适应困境31-33
  • 3.2.4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层面上的城市适应困境33-36
  • 第4章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困境原因分析36-44
  • 4.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客观层面上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36-39
  • 4.1.1 教育制度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36-37
  • 4.1.2 户籍制度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37-38
  • 4.1.3 经济因素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38-39
  • 4.1.4 社保制度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39
  • 4.2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主观层面上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39-44
  • 4.2.1 自身能力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39-40
  • 4.2.2 传统观念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40-41
  • 4.2.3 角色失调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41-42
  • 4.2.4 社会资本不足致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产生城市适应困境的分析42-44
  • 第5章 提高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能力对策研究44-57
  • 5.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44-47
  • 5.1.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着力提高教育水平44-45
  • 5.1.2 统筹兼顾城乡教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5-46
  • 5.1.3 保障城乡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46-47
  • 5.2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增强城市适应能力47-49
  • 5.2.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就业指导力度47
  • 5.2.2 着力推进角色转换,实现角色完美转变47-48
  • 5.2.3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城市适应能力48-49
  • 5.3 不断完善户籍制度,弱化二元结构影响49-52
  • 5.3.1 着力推进户籍改革,打破户籍约束限制49-50
  • 5.3.2 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弱化二元结构影响50-51
  • 5.3.3 打破招聘户籍限制,塑造公平社会环境51-52
  • 5.4 塑造公平就业环境,打造完美就业空间52-54
  • 5.4.1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就业公平公正52-53
  • 5.4.2 构建校企联动机制,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3
  • 5.4.3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53-54
  • 5.5 深入健全社保制度,构建公平和谐社会54-57
  • 5.5.1 加快城乡社保改革,统筹推进社保建设54-55
  • 5.5.2 扩大社保基金规模,健全失业保险保障55
  • 5.5.3 健全社保经办体制,,构建公平和谐社会55-57
  • 结语57-58
  • 附录58-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海燕;;和谐视角下农村大学生“自我意识”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焦连志;;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4 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成祖松;;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框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6 钱志刚;;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视角[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8 李晓伟;;论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经济师;2007年05期

9 袁兴国;;高校农村籍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0年05期

10 陈义平;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J];南方人口;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洪亮;城市体验与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董明伟;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施咏清;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吴穷;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高雪;提高外企中应届毕业生入职心理适应水平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娴;大学毕业生职业初期社会适应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4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14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