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青少年家庭关系疏离的个案工作介入
本文关键词:流浪青少年家庭关系疏离的个案工作介入
【摘要】: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流浪青少年居无定所,四处游走,逐步成为城市流浪人员。我国的流浪青少年问题最严重的,因为受害者是弱势群体,且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长,伴之会出现忧郁、焦虑紧张、缺失感、性格等心理障碍,损害青少年家庭功能和其他家庭成员利益,也给社会发展和民族兴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解决流浪青少年问题,让其回归家庭刻不容缓。社工从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参与社工一线服务,发现青少年离家出走与其家庭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选择个案工作作为主要介入手段,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会谈对CC市救助站点、流浪青少年及其所在的环境系统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当下流浪青少年的特点、问题及成因等,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工帮扶,旨在通过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功能,帮助流浪青少年回归家庭并且不会反弹,出现二次流浪。同时根据现有的流浪青少年救助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探讨并反思了个案社会工作在介入流浪青少年家庭关系疏离的问题中的意义,为以后的其他社会团体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流浪青少年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流浪青少年 家庭关系疏离 个案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5;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课题的背景7-8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9
- 1.2.1 选题的目的8
- 1.2.2 选题的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3
- 1.3.1 国内文献9-11
- 1.3.2 国外文献11-13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3-18
- 2.1 概念界定13-14
- 2.1.1 流浪青少年13
- 2.1.2 个案工作13
- 2.1.3 家庭关系疏离13-14
- 2.2 研究方法14-15
- 2.2.1 文献法14
- 2.2.2 访谈法14
- 2.2.3 非参与观察法14-15
- 2.2.4 个案介入15
- 2.3 研究理论基础15-17
- 2.3.1 生态系统理论15-16
- 2.3.2 优势视角理论16-17
- 2.3.3 沟通理论17
- 2.4 研究难点17-18
- 第三章 流浪青少年家庭关系疏离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18-31
- 3.1 个案工作的服务过程18-19
- 3.2 CC市救助管理站流浪青少年的特征19-20
- 3.3 案例工作过程呈现与分析20-31
- 3.3.1 个案缘起20
- 3.3.2 案主背景资料20-21
- 3.3.3 问题评估21-22
- 3.3.4 服务计划22-24
- 3.3.5 服务过程24-29
- 3.3.6 结案与评估29-31
- 第四章 流浪青少年家庭关系疏离的个案工作介入反思31-35
- 4.1 介入反思31
- 4.2 介入优势31-33
- 4.2.1 基本价值理念的应用31-32
- 4.2.2 整合资源的特殊性32
- 4.2.3 从治标到治本的救助模式转变32
- 4.2.4 从救助到发展的救助目标改变32-33
- 4.3 对策建议33-35
- 4.3.1 推进救助社会工作实务开展33
- 4.3.2 购买大量社工机构专业服务33-34
- 4.3.3 推进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发展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7
- 附录37-39
- 作者简介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防止青少年犯罪要过五关[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01期
2 马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高中建;开放·流动·控制——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动态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4 张千山;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丛梅;防患未然与亡羊补牢——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动机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6 李府仙,狄小华;文身与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7 孙淑敏;当代美国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8 杨征;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1期
9 李府仙,狄小华;文身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1期
10 固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锐利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韩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青少年网络危机及其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防止青少年沉迷上网聊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刘茜;着力强化青少年法律意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 徐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4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5 罗会银;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免疫工程”[N];九江日报;2007年
6 田晓芳 作者单位:宁县人民政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N];陇东报;2007年
7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袁一多 谢建平 记者 陶婧;真情关爱 当好青少年“保护神”[N];南昌日报;2007年
9 宋广玉;青少年犯罪六成源于“无所事事”[N];南京日报;2006年
10 童小军;美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豪杰;互联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拉巴;拉萨市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晶;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文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4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4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