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的历史演进逻辑
发布时间:2017-10-17 20:27
本文关键词:文化治理的历史演进逻辑
【摘要】:本文以文化治理理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作为基础性条件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作为外化表征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总结归纳出划分不同类型文化治理理念的主要特征,旨在解读文化治理的历史演进逻辑。本文是在综合考虑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内关于社会控制、社会管理、文化管理等诸多既有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尝试,旨在进一步探索和揭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文章写道,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之前,治理主体单一、国家占到主导地位的统治性文化治理是这一阶段文化治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这样的文化治理理念是以社会湮灭于国家,国家与社会高度同一的社会结构作为其基础的,同时,作为文化治理理念的外化表征,此阶段的文化政策呈现出国家话语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将统治性文化治理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在治理主体上的单一,权力关系上国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及治理效应不佳。 文章写道,改革开放后,新世纪之前,社会系统中经济组织的快速发育,弥散到整个社会的市场化倾向促使了弥散性文化治理理念的生成。而这样的文化治理理念是以整个社会坚持经济民族主义、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的社会结构作为其基础的。同时,作为文化治理理念的外化表征,此阶段的文化政策呈现出市场话语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将弥散性文化治理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在治理主体上的国家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权力关系上国家开始与其他组织分享文化治理权力,文化治理效应显著提升。 文章还写道,新世纪之后的最近十几年,公民社会的快速发育,促使了合作性文化治理理念的产生。而这样的文化治理理念是以公民社会快速发育,国家与社会相互渗透的社会结构作为其基础的。同时,作为文化治理理念的外化表征,此阶段的文化政策呈现出公民话语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将合作性文化治理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在治理主体上呈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的多主体局面,权力关系上多中心和合作治理结构日渐形成,以及文化治理效应显著提升。 最后,论文还尝试性分析文化治理理念的演进逻辑:笔者以文化治理的阶段片段作为分析单位,先后就统治性文化治理、弥散性文化治理以及合作性文化治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社会结构、文化政策和文化治理理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一,社会结构通过“设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调整着整个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分配,是文化治理理念形成和变化的基础性因素。第二,文化治理理念需要通过文化政策表现出来。第三,文化治理理念的特征往往通过治理主体、权力关系和治理效应表现出来。
【关键词】:文化治理 统治性 治理理性 合作性 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2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11-14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4-19
- (一) 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研究14-16
- (二) 文化管理研究16-17
- (三) 文化研究17-19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2
- (一) 研究思路19-21
- (二) 具体方法21-22
- 第二章 相关概念梳理22-31
- 第一节 文化治理22-25
- 第二节 社会结构25-27
- 第三节 文化政策27-31
- 第三章 统治性的文化治理理念31-40
- 第一节 具有社会湮灭于国家特征的社会结构31-33
- 第二节 呈现国家话语特征的文化政策33-35
- 第三节 统治性的文化治理理念35-38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8-40
- 第四章 弥散性的文化治理理念40-48
- 第一节 具有经济民族主义特征的社会结构40-41
- 第二节 呈现市场话语特征的文化政策41-44
- 第三节 弥散性的文化治理理念44-47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合作性的文化治理理念48-56
- 第一节 具有公民社会特征的社会结构48-50
- 第二节 呈现公民话语特征的文化政策50-52
- 第三节 合作性的文化治理理念52-55
- 第四节 本章小结55-56
- 第六章 文化治理理念演变的理论阐释56-63
-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文化治理的关系56-58
- 第二节 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的关系58-59
- 第三节 文化治理理念的演变逻辑59-6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62-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78
- 后记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敏健;;“强国家、大社会”:现代国家构建之理想形态——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之分析进路[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2 周晓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形成及其演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逻辑及后果[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4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李宝梁;第三领域:内涵、发展及其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7期
6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7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8 周亚权;孔繁斌;;从保护型民主到自主治理——一个多中心治理生成的政治理论阐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钱国旗;徐德勇;陈静;马加路;刘芬;于同艳;鹿金伟;林先建;赵展;王洪发;张昆亮;;历代文化政策及其得失[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赵景来;;关于治理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05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5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