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流”农民家庭 夫妻权力关系 流动女性 平权
【摘要】: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在当下中国的家庭中,夫妻权力关系己逐渐成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打工不仅成为农民家庭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的一种家庭策略,而且也影响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本研究以“双流”农民家庭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L市T“城中村”的16户“双流”农民家庭进行深入访谈,着重从家庭分工方式、家庭事务决策、家庭财产管理以及妻子的自我认同四个方面比较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以年龄和代际为划分依据,对新老两代“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进行比较,并探讨了影响“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既保留了一些传统农村家庭的色彩,但也发生了较大转变。此外,新老两代“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既有共同性,也存在差异性。夫妻的经济收入与文化程度、个人的社会性别观念、家庭结构与亲属网络的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以及社会政策与保障的缺失是影响“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与不流动农民家庭和城市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比较,揭示了“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关系的平权倾向,并从宣传家庭新观念、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法规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平权程度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双流”农民家庭 夫妻权力关系 流动女性 平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7-8
- 第二节 文献回顾8-14
- 一、国外夫妻权力关系研究综述8-10
- 二、国内夫妻权力关系研究综述10-12
- 三、城镇化背景下流动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研究综述12-14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一、夫妻权力关系14-15
- 二、“双流”农民家庭15-16
- 第四节 研究对象16-18
- 第五节 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现状20-32
- 第一节 主内与主外:家庭分工方式的性别差异20-24
- 一、“共同主外”的生产分工方式21-22
- 二、“共同主内”的家务分工趋向22-24
- 第二节 主导与参与:家庭事务决策的性别差异24-27
- 一、家庭日常事务的决策24-25
- 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25-27
- 第三节 自主与协商:家庭财产管理的性别差异27-30
- 一、家庭财产的支配27-28
- 二、个人消费的自主28-30
- 第四节 “受重视”:妻子的自我认同30-32
- 第三章 新老两代“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比较32-37
- 第一节 新老两代“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共同性32-35
- 一、夫妻之间的分工在本质上维系传统的分工模式32-33
- 二、女性普遍是家庭日常事务的决策者33-34
- 三、男性始终是家庭财产的最终支配者34-35
- 第二节 新老两代“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差异性35-37
- 一、女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35
- 二、女性个人消费自主程度存在差异35-36
- 三、女性的自我认同存在差异36-37
- 第四章 影响“双流”农民家庭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37-45
- 第一节 个体因素37-41
- 一、个人经济收入与文化程度37-40
- 二、个人社会性别观念40-41
- 第二节 家庭因素41-43
-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41-42
- 二、亲属网络的影响42-43
- 第三节 社会因素43-45
-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43
- 二、社会政策与保障的缺失43-45
- 第五章 “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关系的平权倾向45-52
- 第一节 “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平权程度高于不流动农民家庭45-46
- 第二节 “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平权程度与城市家庭仍存在差距46-47
- 第三节 提高“双流”农民家庭夫妻平权程度的若干对策47-52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52-55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52-54
-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以训;争分夺秒,永远向前[J];初中生;2004年Z6期
2 许家林;当前我国农民家庭经济结构及运行实效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1年04期
3 冯尔康;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法浅谈[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黄建伟;;失地农民家庭收支状况及对策建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黄琳;;从登金村三十二户农民家庭的调查看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J];北京成人教育;1985年04期
6 王帮阶;从我区农民家庭抽样调查看农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J];抚州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7 杨杰;;英国农民家庭经济[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王萍;试论农民家庭经济的混合型经济性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何焕炎;认真搞好农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J];统计;1982年03期
10 李元璜;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应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统计[J];中国统计;199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树军;程远军;;农民家庭现金收入典型的调查与思考[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2 卢丽娜;于风程;范华;;山东省农村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孙奎春;;记浩然先生二三事[A];苍生文学(2009年第1期 总第75期)——“纪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妇骨灰安葬仪式”特辑[C];2009年
4 ;谢学林风采[A];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杰出人物风采[C];2012年
5 桂凯;;在党的抚育下成长[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6 蒋继宁;;我爱你,亲爱的妈妈[A];追寻先辈的足迹(第一集)[C];2012年
7 ;陶立t,
本文编号:1123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2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