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男同志的亚文化:熊族的定义及认同需求的成因
本文关键词:华人男同志的亚文化:熊族的定义及认同需求的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男同志 熊族 BMI指数 认同需求 量的研究
【摘要】:在华人地区的男同性恋世界中,也称呼为华人男同志圈,出现”熊族”现象,不同于华人社会所提倡的”瘦即是好看”的审美观,在熊族中,胖的才会受到欢迎。在过去的华人熊族研究中,只出现少数的个案访谈及较主观的社会现象描述,本研究想透过大量统计数据,得到较客观的科学定义及心理成因。透过网络问卷发放的形式,得到了646份有效问卷,以台湾、大陆、马来西亚、香港及旅居欧美地区的华人男同志为主体。 为了定义多少体重身高的比例可以称为熊族,使用了BMI指数为衡量的单位,此单位为体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并透过线性代数的计算方法,发现,当个体的BMI值在27.4以上,可以被称为熊族,27.3以下则称为非熊族。 在认同需求层面,采取Mohr所编制的性取向认同量表、Rosenberg所编制的自尊量表以及研究者自编的圈内圈外差异程度量表,统计分析后发现,熊族在”排斥成为同性恋的程度”、”身份认同的困惑程度”、”认同过程的困难程度”皆低于非熊族,而在”体型认可指数”、”受欢迎指数”的差异程度皆高于非熊族,换言之,熊族在性取向的认同困难程度比非熊族低,而且熊族男同志在同志圈中受到的欢迎程度远高于在家庭、学校及工作环境所得到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鹏;曾爱娣;;社会转型期民俗变迁的内源性因素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3年17期
2 李菡;;新老农民工休闲生活的比较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曾庆东;;见义勇为观的现代错位及其拯救——当代大学生见义勇为观的调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建民;浅议转型社会的和谐机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李媛;范捷平;;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6 刘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年17期
7 魏冬云;唐陶富;;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适指导[J];文教资料;2010年26期
8 肖敏;;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及现代转型[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03期
9 郭照宇;曹庆华;;少年儿童武术练习者锻炼动机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3期
10 吕树庭;李留东;;中国竞技体育要为衰落作准备——北京奥运会后的逆向思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论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琰;;《我思与我在》选题策划[A];图书选题策划报告——第五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6年
3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段晶晶;;低碳生活的推进与消费者认同[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李树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草原歌曲”[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45174.html